賀!鏡好聽《鏡相人間》入選第 19 屆卓越新聞獎
第十九屆卓越新聞獎於十月二十一日(三)公布入選作品名單,由鏡好聽與鏡週刊共同製作播出的《鏡相人間》入選今年首設的「Podcast新聞節目獎」,將與法律白話文運動、關鍵評論網、鬼島之音、聯合線上鳴人堂共同角逐這第一年納入參賽的項目!鏡好聽是鏡文學旗下的聲音內容平台,以優質內容為主體,聲音為媒介,創新媒體科技為手段,不但與資深記者和優秀採訪寫作人合作,帶領閱聽眾認識媒體的運作與改變,透過聲音重新「閱讀報導」,一同了解新聞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面貌,也分享各類新聞的產製過程與採訪幕後,以及深度報導寫作的心法,陸續推出《鏡相人間》、《血是怎麼冷卻的》、《賢妻良母失敗記》以及與事實查核中心合作的《事實查核大揭密》等節目,透過這些資深記者的深入報導,帶領觀眾深入社會現場,近距離了解這些存在於社會黑暗角落的故事,累積市場關注能量,希望能比照美國《SerialKiller》的模式,開展多元的IP內容轉譯行動。《鏡相人間》是鏡好聽與鏡週刊的資深人物記者合作,聊聊他們所採訪的人物故事,包含菲律賓移工德希莉之死、小燈泡媽媽、新冠肺炎高峰期間的武漢台人、權宜船漁工死亡事件等,一樣米養百樣人,這世界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不同的生命故事,或許可以把他人的故事當成我們自己的鏡子,看清楚我們本來的面目。除了與鏡週刊合作推出節目,鏡好聽還計畫於2021年1月上線全新改版的聲音內容網站和App,利用聲音媒介與創新媒體科技,集結文學創作、新聞幕後、科普知識、生活文化、專欄評析等原創節目內容,也擴大有聲書版圖,與多家出版社合作推出優質有聲書,企圖在尚年輕的聲音內容藍海中,開發更多可能,透過聲音重新定義閱讀,創造聆聽新體驗。▲第19屆卓越新聞獎Podcast新聞節目獎入選名單(來源:卓越新聞獎官方網站)關於卓越新聞獎卓越新聞獎基金會於2002年元月正式立案,成立宗旨在透過頒發年度新聞獎,為新聞倫理及新聞專業建立標竿。第十九屆卓越新聞獎共有十六個專業獎項,今年首設的「Podcast新聞節目獎」有五件作品入選,其中鏡文學旗下的聲音內容平台-鏡好聽所製作播出的《鏡相人間》榮幸入選。完整卓越新聞獎入選名單:https://www.feja.org.tw/55167---|收聽更多《鏡好聽》獨家內容:https://voice.mirrorfiction.com|免費下載《鏡好聽》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訂閱ApplePodcast收聽:https://mirrorvoice.pse.is/t4544|訂閱Spotify收聽:https://mirrorvoice.pse.is/uyxdu|訂閱GooglePodcast收聽:https://mirrorvoice.pse.is/vmlrr|訂閱KKBOX收聽:https://mirrorvoice.pse.is/w9eg8---|追蹤《鏡好聽》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追蹤《鏡好聽》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 More
【人氣作品,不看嗎?】讀者推薦排行榜 10/14 - 10/20
鏡文學簽約作品每週【推薦排行榜】♕TOP1《公司冗員清除驚喜包》TOP2《誰怕誰》TOP3《重生點》TOP4《君晴橘子》TOP5《被世界遺忘的你》
+ More
宛如主婦殺人事件——青山曉談《宛如處女》與《露營殺人事件》
青山曉新作《宛如處女》、《露營殺人事件》寫謀殺巧藝,以及普通人成魔的悲劇。在此之前,她寫愛情、玄幻,十七歲時甚至出版過一本言情小說。談及這段經歷,原來青山曉有個專職寫言小的姑姑,「當時姑姑一出版就寄給我看,從來不問我感想,就這樣一直寄給我,前後出版了二十多本。後來我跟著寫,連當時寫言情小說的筆名都是姑姑取的。」姑姑於今何在?「研究紫微斗數跟佛理。」聽起來她姑姑用旖旎前半生作水露,供養後半生寂無境地。那麼青山曉自己呢?從愛情玄幻到血腥暴烈;現今四十多歲,平常是家庭主婦,結婚十多年,還有三個小孩,她又是怎樣開始磨刀霍霍。當母性成為血性,宛如主婦的文字殺人事件。《露營殺人事件》青山曉著憧憬謀殺這件事「以前年輕憧憬愛情,談了戀愛結了婚就會憧憬謀殺。」青山曉開玩笑說。「現在我早上起床把三個小孩送出門,接著整理家務,直到晚上十點她們睡著才寫東西,寫到十二點、一點。」文字產出看似穩定,其實青山曉的創作之路歷經幾次斷裂。1992年,十七歲的青山曉出版第一本言情小說,遇到網路小說興起,言小市場調整,後續幾本都被出版社退稿。上了大學,她忽然喪失書寫的欲望,「當時完全放棄寫小說的念頭,覺得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寫的了,萌生『或許我沒有寫小說才能』的想法。」2006年,她到明日工作室當數位編輯,動念寫恐怖小說,然而她說自己寫恐怖的東西會忍不住化身主角,直寫人物OS,所以放棄了這念頭。2017年,青山曉以長篇玄幻小說《七城之殤》獲第一屆兩岸青年網路文學大賽優秀獎,自言「重返江湖」。怎樣找回書寫的欲望?「當時我聽周杰倫的歌〈天涯過客〉,故事畫面就一個個冒出來。加上看完中國大陸熱播的《三生三世》,回頭看原著,發現戲劇的前半段故事都是編劇編的,原來IP可以這樣玩,便想自己下海寫。」之後她跟鏡文學簽約,開始寫愛情以外。凝視深淵裡的人新作《宛如處女》帶著《黑色大理花》的不祥。小說以女法醫「原宛如」為主角。某天,她刀下待解剖的屍體竟是大學時代的女同學,對方當年對宛如說:「只要幾個月不做『那邊』就會很緊。只要裝一下,推拒幾次之後再跟對方上床,那邊簡直宛如處女一般,連我自己都以為自己是第一次……」言猶在耳,於今卻陰部遭破壞,無端橫死。宛如藉熟稔的鑑識科學,一步步追尋凶手,身邊人卻一一死亡。最終,過往開始反噬,成魔的不止是凶手。《露營殺人事件》則有如阿嘉莎克莉絲蒂寫就的《親切的金子》。子女在露營時意外身亡的夫妻們懷疑死因不單純,攜手找出真相。發現小孩死於謀殺後,他們展開復仇,設局吸引凶手。到頭來,乖順的人都將面對自己的心魔;當加害者與被害者雙手都沾上了鮮血,就像幻想手上滿是罪孽與汙血的馬克白夫人,欲潔何曾潔。改寫這般重口味的作品,青山曉說《宛如處女》的開頭真的來自以前一個朋友對她說的,「當時聽到只覺得『喔,是這樣喔』,然而這句話一直沉在我心底。有了歲月後,才知道該怎麼寫。」為此,她翻遍鑑識科學書籍,「幫助我創造死法,以及破案的蛛絲馬跡。」青山曉坦言,過往寫戀愛或玄幻,都倚賴直覺,一揮而就,改寫推理類型很辛苦,收尾時還卡住了,「因為我不知道是怎樣的黑暗,會讓一個人做出這種事。」「我在內心想『那就寫吧』,卻不自覺的避免凝視深淵。」青山曉說,深淵裡的黑暗與偏執,其實來自受過傷的心。儘管如此,她在《露營殺人事件》裡,仍將黑暗擴大成吞噬人的窟窿——包括私刑與正義的辯證,「小說靈感來自我帶小孩露營,晚上睡不著便開始幻想。同為父母,寫時我比較有代入感。我相信為人父母,都會想要自己結束凶手的性命。」當煞車壞掉之後成為母親與妻子後,還會再寫純粹的愛情小說嗎?或說,看待愛情,還能純粹嗎?青山曉大概是不以為然了,答道,「為何結了婚,看待愛情就要改變?愛情是女人永遠追求的東西。」因此,青山曉2017年復出後,也寫了甜寵取向的《腹女大作戰》,描述年過四十,體態不符一般審美標準的女主角遇上知名甜點師的戀愛故事。為了愛,她要瘦,卻也像魔咒。或者說,愛情本來就是魔咒。「愛情到了某個終極點就會不見。因此,婚姻是修行,要忍耐,扶持,傳承。」青山曉談婚姻這番話像婦女規訓。「現在我寫愛情故事,會回想大學時自己是怎樣談戀愛的。」聽起來則像緬懷。青山曉又說,「寫東西讓我有回歸本位的感覺。身為妻子跟母親,是一種無人知曉、心境上的『被困住』。平常扮演這些角色,只有書寫時我才是我自己。因為忙家事不會有成就感,只覺得理所當然。就像《82年生的金智英》,最後金智英透過寫小說找回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有『對對對!這才是我啊!』的感覺。」青山曉坦言曾是不快樂的媽媽,她對自己說「這樣對小孩對嗎?」「我要自己肯定自己,小孩才會覺得媽媽有所改變。」此前青山曉回答婚姻不會改變愛情,是口是心非嗎?或許只是金智英藉由書寫覺醒前的防衛機制,又或許青山曉把婚姻跟愛情視作兩道平行的時空線,互不妨礙。青山曉想起自己,想到金智英,我卻想到桐野夏生的驚世之作《OUT主婦殺人事件》裡溫馴主婦成為殺人犯後的對話:「人要跌倒很容易吧?」「沒錯,接下來就像煞車壞掉的腳踏車一樣,一直衝下坡。」「誰也無法阻止它?」「只要撞上東西就會停住了。」青山曉用小說駕馭煞車失靈的腳踏車,同時一路衝下坡。
+ More
【書評】乩童警探的雙重絕殺:封殺偵探的原型,通殺詭計的窠臼
當今片酬最高的好萊塢導演是誰?謎底揭曉是克里斯多福.諾蘭。想不到吧?這個答案似乎令人跌破眼鏡,但又好像沒那麼出人意表。沒錯,諾蘭還沒拿過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在影壇上的資歷並不足以拿出來說嘴;不過,看他歷年來的作品無非是叫好叫座的熱賣片,難怪可以讓錙銖必較的片商捧著兩億美元預算上門,端出兩千萬美元片酬再加20%全球票房分紅的優渥合約。諾蘭到底掌握什麼樣的魔法,才能擁有「我說了算」的話語權?答案就兩個字:創新。正當全球的編導還在重複「穿越時空」的老哏時,諾蘭卻在2020年的新片「天能(Tenet)」中,利用物理學的「熵」理論開發出「逆轉時間」的全新橋段。儘管情節燒腦令人一頭霧水,然而你不能不佩服諾蘭勇於創新的魄力。乩童警探:雙重謀殺張國立著出版日期:2020/9/25找到新的語言,寫出新的題材,這絕對是每一位創作者的終極目標。綜觀長達近乎一百八十年的推理文學史,若細看每個轉捩點發生的時刻,總會發現要嘛出現過全新型態的偵探,不然就是競相開發各式各樣的詭計,進而誕生截然不同的次類型流派。歷史告訴我們一件事:想要揚名立萬,就必須在固有的脈絡裡同中求異、另闢新徑,這正是每個小說家挖空心思在做的事情。創新,就會成為史上第一人。愛倫坡為何被尊稱「推理小說之父」?因為他在1841那一年,發表了史上第一篇推理故事〈莫爾格街兇殺案〉,同時創造了「紳士偵探」的原型。他筆下的杜賓是法國名門之後,由於家道中落無奈與朋友同住巴黎,雖然性情古怪,卻有著驚人的推理能力,能透過零星的資訊破解難題,推理出意想不到的真相。杜賓身邊有個重要配角,此人是以第一人稱觀點來記錄案件始末的助手。而這個雙人搭檔引來眾多後進作家的仿效,最有名的例子莫過於「福爾摩斯與華生」和「白羅與海斯汀」。回顧十九至二○世紀那個年代,紳士代表一種高尚的身分,他們無須去上班打卡工作,之所以出面查案指點迷津,純粹是打發時間找樂子,順便證明自己高人一等,於是這些人又有「業餘偵探」之稱。拜福爾摩斯大受歡迎之賜,一時間紳士偵探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為了在諸多戴著夾鼻眼鏡、講話咬文嚼字的紳士當中脫穎而出,心思靈敏的作家會幫筆下偵探披上新的外衣,譬如正港承襲爵位的彼特.溫西、一派時髦貴公子的藝術家費洛.范斯、有如唐三藏愛碎碎念的布朗神父。但是這些角色太過不食人間煙火,讀者開始覺得他們虛有其表而逐漸不願買單,於是四○年代以後寫實主義抬頭,作家們力圖形塑新的破案英雄,神探的身分背景有了遽然的轉變,專職警察和平民私探紛紛出籠,譬如人畜無害的老小姐偵探珍.馬波、採取科學辦案的宋戴克醫師、卑微但打死不退的印度警探果鐵,以及律師、心理師、魔術師、參議員和銀行總裁……各行各業的專才都有機會扮演偵探,只要腦袋夠精明,即便是小學生也可以當神探!且慢,若無法塑造出與眾不同的偵探怎麼辦?沒關係,另一條成名之路,就在於想出超級燒腦的謀殺詭計。從柯南.道爾以降,作家們無不絞盡腦汁在設計匪夷所思的謎團,不論是時代創造英雄還是英雄創造時代,這當中的確誕生了幾位推理名家,像是「誤導大師」阿嘉莎.克莉絲蒂、「密室大師」約翰.狄克森.卡爾,以及「不在場證明大師」傅利曼.威爾斯.克洛弗茲。簡而言之,誤導手法、密室命案、不在場證明,猶如推理文學的三本柱,撐起了浪漫本格的黃金時期。但是詭計總有開發殆盡之時,古典本格終究要跌下神壇,於是社會派崛起,冷硬派偵探扛下擔子,成為打擊罪惡的新英雄,但一點都不神的他們不靠腦子辦案,而是用拳頭伸張正義,必要時還用肉身阻擋罪行;也就是說,打落牙齒和血吞成了偵探的新武器。那麼接下來呢?歷史軌跡指出新的趨勢從偵探轉向罪犯,原為背景看板的惡徒成了主角,創作者在文本中企圖鑽入加害者的腦中,試著剖析他們犯案的背後成因,這種文體一時蔚為風潮,亦為後世所謂的「犯罪小說」。再來的發展就是百花齊放,作家抱著實驗精神將各類元素融入小說中,因而滋生「間諜小說」、「歷史推理」、「法醫推理」、「驚悚小說」,一步步演變到盛行於二十一世紀的「心理懸疑小說」,一切可謂水到渠成、自有其天命。台灣本土的推理創作起步雖晚,但是各類型的小說書寫都有人躍躍欲試,作家們的企圖心不可小覷,從歐美傑作中汲取的養分一樣也沒少。若要拿當今的台灣作家與前人來做對照,張國立應該是最佳榜樣。此人乃資歷豐富的出版人,也是著作等身的老牌作家,更是美食、旅遊達人,尤其擅長推理和歷史小說,各種題材信手拈來盡可寫,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堪稱文藝復興式的奇才。從近作《乩童警探》看得出他意欲成為台灣推理霸主的野心,故事以台灣宮廟文化為基底,再融入玄幻元素,男主角身兼乩童與警察身分,這個史上首創的人設看似衝突矛盾,其實轉念一想,歐美的古典偵探解謎時料事如神有如神明上身,這和作法時宛若神功附體的乩童豈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差別只在於一方是解人間事,另一方是答陰間事。張國立的創新之舉不單在偵探身上,詭計方面也試圖締造新的格局。在二部曲《乩童警探:雙重謀殺》中,作者極其炫技地設計了一樁連環凶殺案,凶器清一色是菜刀,但詭異的是,前一位死者的指紋都會出現在讓下一位受害人致命的凶刀上……這太玄了吧?躺在解剖室冰櫃的屍體哪有可能出來殺人?難不成死者復活變殭屍?抑或是靈魂出竅去行凶?這一連串的命案全都是不可能犯罪,不但瀰漫著靈異氣氛,更包含了密室殺人,難怪警方會出動乩童警探羅蟄來參與辦案。平心而論,本書謎團是推理史上前所未見的謀殺詭計,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還融入台灣在地的民俗文化色彩,對推理文學的本土化厥功甚偉。另一方面,作者運用「警察程序小說」的形式撰寫故事,全書角色眾多,年輕的男主一邊與女警鬥嘴、一邊跟法醫女助理調情,法醫和刑事局副局長兩個老男人不斷在打嘴砲,周遭一群下屬跟著敲邊鼓瞎起鬨,使得小說讀來熱鬧繽紛,煞是有趣,然而群戲儘管熱鬧有餘,卻也讓原是擔當的乩童警探被邊緣化,但不知是作者一時疏忽,還是有意為之。且讓我們期待下一部作品的問世,屆時再來檢視「乩童警探三部曲」能否像諾蘭的「黑暗騎士三部曲」有個完美的收尾。本文作者黃羅(作家、推理小說評論家)臺北人,右手寫小說、左手寫評論的二刀流,嗜讀推理小說,在出版業從事過行銷、文案、編輯、翻譯、選書、撰寫導讀等多項工作,譯作有十餘本,編輯過的書系有【謀殺專門店】、【克莉絲蒂推理全集】、【馬丁.貝克刑事檔案】。小說作品有《尋找被詛咒的彩畫》與《尋找傳說中的奇人》,在《科學少年》連載短篇故事〈少年一推理事件簿〉,另有《名偵探的推手:推理文壇的百位人生勝利組》與《壞蛋總是撞到我》等電子書著作。《乩童警探:雙重謀殺》書籍資訊頁:https://event.mirrorfiction.com/2020/medium/
+ More
陽光射進裂縫了嗎? 路那評張國立《乩童警探:雙重謀殺》
在「乩童警探三部曲」的第一本《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中,張國立以「殺不死的死刑犯」作為引子,為我們引介了一個充滿家庭糾葛與大量死亡的密室謀殺,以及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辦案團隊:曾任乩童的警官羅蟄、通達醫理又率性而為的「丙法醫」、丙法醫的歡喜冤家(?)刑事局偵查科科長「齊老大」齊富。三人攜手辦案,一下子插科打諢,一下子爾虞我詐,拂去了些飄在這起帶著聳人氛圍的謀殺大案頂上的駭人烏雲,多了點引人入勝的相聲聲調──那樣輕鬆自如洞澈世情,關鍵時刻卻仍能教人領略到因有情無情而引發的傷痛與憤恨。這一向是我讀張國立小說最喜歡的地方。他滔滔不絕,可偏又文筆精簡。說是冷眼旁觀嗎?下一秒鐘,他便顯現出其實心中有情。系列第二作《乩童警探:雙重謀殺》,同樣延續了此般風格,讓原本應沉重而驚悚的連續殺人案瞬間輕盈了起來──說起來,「雙重謀殺」這個書名是有些玄機的。在閱讀之前,我本從書名推測是一起雙屍命案,哪知道就像《偏心的死刑犯》奉送四具屍體,本次的《雙重謀殺》實際上是倒數計時的連續謀殺案──兇手以六天、五天、四天的倒數計時方式犯案,等同每天會多一具新鮮出爐的屍體。兇手的謀殺手法更是乾淨俐落:一刀斃命,不留痕跡。奇怪的是在CSI已成大眾常識的今日,兇刀上卻留下了指紋。還不是普通的指紋,而是前一位死者的。彷彿是死者自行從殯儀館裡的冰櫃起身抓交替,一刀傳一刀,一人殺一人。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冤情故事?乩童警探又該如何解開此案呢?乩童警探:雙重謀殺張國立著出版日期:2020/9/25身在局內的局外人讀《乩童警探》系列,最引我注意的,不是警探乩童的過往,而是小說家對警察體系的描繪。肇因於歐美日文化在台灣的強勢,閱讀與閱聽大眾對於這些地方的警察體系的理解,可能還高於對本地警察體系的認知──警部與警部補誰大,只要有看日劇的都能明白。但一線三星是什麼職位?市警局刑事警察大隊和刑事局的關係又是什麼?霹靂小組何時才能登場?即便翻閱了相關組織規程,很多時候還是一愣一愣。描繪警察與警探的犯罪小說,在此成了一道窗口,讓與此類組織無緣的讀者透過角色的喜怒哀樂,得以稍稍理解這些在街道上與我們比鄰而居、在馬路上與我們同行,負起捍衛社會安危大任,卻又宛如來自其他世界的微型社會。在《偏心的死刑犯》中,透過小蟲警官、丙法醫和齊老大的對話,讀者們得以想像出一道所謂警界升遷的「正常軌道」。有意思的卻是這三個小說中的主要角色,偏偏卻又都逸出了此類正常軌道。他們是身在局內的局外人,也因此成了讀者與體系間再適當不過的中介者。在《偏心的死刑犯》之中,透過小蟲夾在刑事局高層之間的左右為難,張國立簡要地描繪出警局內部因各式外在壓力而呈顯或挑動的權力鬥爭。這個主題在《雙重謀殺》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當重大命案一件接著一件發生,社會壓力接踵而來,已經升為刑事局副局長的齊老大該怎麼辦?不怎麼辦。行政院召開社會安全會議、網紅大罵、媒體堵路,刑事局把專案小組改設在辛亥路的台北相驗暨解剖中心,齊老大在外面挨罵扛壓力,回來堵住山路,要求下屬認真辦案。對照起《偏心的死刑犯》,真真應了齊老大暴怒時要求一級主管報到時那句「別以為我是副局長,我他媽比局長敢揍人。局長想升官當署長,我副局長只想揍人。」副局長只想破案,擔子就落到在了小蟲警官的身上。然而組織是這個樣子的,你不樂意扛嗎?總是有人樂意。小蟲這次遇到了學妹,卑南族的警官飛鳥。積極上進的她,和小蟲打一開始便不對盤。說起來,他們連名字都相剋呢。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競爭氛圍,是感情曖昧的前奏,抑或是職場上真刀明槍的往來,還真是很不好判斷。除飛鳥外,還有被調往平溪分駐所的失意警官石天華、退休了但仍熱血沸騰的前輩陳家福。一個接著一個的,從名為「警察」的群體之中慢慢地立體顯型。那是張國立以身為乩,自警察組織的模糊暗影中召喚出來的、可供辨識與理解的眾神明。退休的乩童與在職的警探乍看到《乩童警探》的書名,都會想著以超自然力量為依恃的乩童,與以苦幹實幹和科學檢證為底氣的警探,這是要怎麼搭配?他國小說慣常使用的招數,是讓身懷超自然能力的警探靈光乍現。而後以可說服社會的檢證方式隱匿來源。小說的樂趣,時常便在「我知道,但我如何以合理的方式告訴你我知道」之中。超自然與自然,就在這樣的操作中達到了完美的平衡。但國情不同,民情不同。在警察難破案,前往求神拜佛都實屬平常的台灣,退休乩童現任警探,如撞上大運以此破案,那麼不出一晚,大概會成為警方公關代言人,上遍各大談話節目,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樣的天理昭彰論,爭取民眾的好感。在這樣的狀況下,張國立反倒另闢蹊徑。羅蟄也曾為自己的異能沾沾自喜。作為神明的契子,他令眾人避過大禍,足可自豪。然而福兮禍所倚,羅蟄的弟弟羅雨有樣學樣,卻導致陰靈上身。乩身與中邪,其一體兩面的型態,透過羅氏兄弟巧妙地呈顯了出來。陰靈與神之間的差異何在?說起來,與兩者是否為體系所容其實大有相關。簡單地說,目前為大眾所敬拜的神,多屬有功於百姓,經求請後由官府敕封。與此相對的,「仙」或「佛」則多係以自身修練所取得的稱號。換言之,若以人類學的觀點來看,是否進入信仰體系、在其間的位階如何,即是神靈與陰靈之間最大的分野。和警察體系似乎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是人,進入體系的是警察,在體系外面的,則是老百姓。對於羅蟄而言,他曾是信仰體系的一個小螺絲釘,如今則是警察體系的小螺絲釘。對於螺絲釘來說,平安就是福。於是張國立造出了一個被眾警打趣的退休乩童,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真能看到遊魂,只是這些對破案有多少幫助?那可不好說。每一件事物都有裂縫,陽光才能照射進去我最喜歡《乩童警探:雙重謀殺》的,是書裡引用的這句出自加拿大歌手與詩人李歐納.柯恩(LeonardCohen)的這句歌詞。裂縫往往被視為破滅與毀壞的開始,然而柯恩卻將之化為了希望的象徵。這句歌詞,更和小說故事本身結合的天衣無縫(說好的裂縫呢?)──我真的很想就這主題好好說個幾句,但可惜一說就爆雷了。怎麼辦呢?當然是趕快拿起書,一頭栽入地去閱讀。陽光射進裂縫了嗎?你翻開書頁了嗎?本文作者路那畢業於台大哲學系與台大台灣文學研究所,現為台大台文所博士候選人、網站「疑案辦」副主任與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成員。目前致力於台灣文學與推理小說的評論、研究與推廣。合著有《圖解台灣史》、《現代日本的形成:空間與時間穿越的旅程》。《乩童警探:雙重謀殺》書籍資訊頁:https://event.mirrorfiction.com/2020/medium/
+ More
【人氣作品,不看嗎?】讀者推薦排行榜 10/7 - 10/13
鏡文學簽約作品每週【推薦排行榜】♕TOP1《瞬間正義》TOP2《神的落難時代》TOP3《你好,你要付出的代價是》TOP4《月色同行》TOP5《背屍》
+ More
【鏡文學出版】疑案剪接師【附獨家作者後記】 (電子書)
《疑案剪接師》高普著★公視新創電影《媽!我阿榮啦》獲獎編劇全新小說作品★《返校》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暗影×《毋甘願的電影史》重現台語片輝煌時代接下神祕任務的剪接師,意外捲入威權歷史疑案,面對殘缺的電影膠捲,他該如何拼湊出不可告人的真相潦倒的剪接師少懷,歷經了失婚的亂流,只能在二流大學擔任講師。本來想發憤轉型成導演,卻在一場影視盛宴中,慘遭金主洗臉,身心症發作。正當少懷絕望之際,製片人羅越向他提出剪接請託:該部電影是一部製作坎坷的老台語片,由某位無名導演執導,拍完後因為不明原因而棄置,直到他死後都沒上映。老導演過世多年後,年邁的妻子打算幫他完成這部遺作,於是透過製片人羅越,請少懷協助剪輯這部二十幾年前拍成的老電影。剪輯過程中,因膠卷次序混亂,少懷只能勉強拼湊劇情。老片以一名警察闖入歐風古宅為開端,表面上是為了尋人,實則挖掘宅邸不為人知的祕密。隨著少懷爬梳老片劇情,疑點也愈來愈多:該片拍攝場景正是他身處的這座宅邸,故事與現實有多處雷同;而片中流瀉出血液的保險箱,現實裡則是上鎖狀態,擺在儲藏室中。少懷得知,老導演曾將部分膠卷送至國影中心,讓整部片殘缺不全。經友人協助,他得以找回剩下的膠卷,故事因此浮現意想不到的走向──戒嚴時期轟動一時的神岡空難,實際起因和官方說法大相逕庭。生前有苦難言的老導演,究竟想透過這部電影,影射誰才是空難真凶?當年肅殺的政治氛圍,又會如何滲進現今的時空?作者簡介高普小說家及編劇,擅長多種故事類型,以小說出版為主,近年逐漸涉入影視業。劇本《阿榮》曾獲得文化部優良電影劇本獎,改編成公視新創電影《媽!我阿榮啦》,於二○二○年上映。鏡文學作者專頁:https://mirrorfiction.com/member/18238購書連結博客來:https://reurl.cc/x0NameReadmoo:http://moo.im/a/clpvyPHami書城:https://reurl.cc/N6YQKQ台灣漫讀:https://reurl.cc/Y6YEKa讀冊:https://reurl.cc/j59W0M
+ More
【人氣作品,不看嗎?】讀者推薦排行榜 9/30 - 10/6
鏡文學簽約作品每週【推薦排行榜】♕TOP1《瞬間正義》TOP2《我絕對不要照鬼說的去做》TOP3《神的落難時代》TOP4《背屍》TOP5《光明行》
+ More
【鏡文學出版】迷城魅影【收錄獨家又一章】(電子書)
《迷城魅影》吳威邑著★戒嚴時代x遺跡迷城,肅穆歷史增添一抹奇幻色彩,讓你的腦洞開到最大。★推理懸疑x恐怖驚悚x奇幻歷史,無法歸類的燒腦神作,不看到最後一刻猜不到結局!戒嚴時期的臺灣,聳立在河岸邊的「迷城」,藏有日治時期最大的祕密──「我看見妳,代表什麼?」桂子虎問道。艾黛爾指著將死的逃兵,輕聲說道:「你和他一樣,近期內即將死去。」一個宵禁的夜晚,名作家桂子虎初訪「迷城」。在這座謎團交織的戰地遺跡裡,他邂逅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名女子,一個是他的生命之光,而另一個卻決定了他的死亡。「先說好,我對死人以外的人沒興趣。」艾黛爾傲慢地說道。一個望族的沒落,多起連續分屍案,一段邁向死亡的人生。民國四十九年,桂子虎來到迷城內的白玫瑰舞廳,意外得罪警官卓左堂,此後任何罪名都可能隨意將他定罪。凶刀無故失竊、死神四處奔走,一樁樁沒有盡頭的連續殺人案似乎都與桂子虎脫不了關係。一次搶案中,桂子虎意外取得一把鑰匙,無意間握有日治時期最大的祕密──日軍遺留下來的巨大寶藏,所有人都盯著他的一舉一動。一名戰犯逃獄、四十四名戰俘、一本奇怪的航海日誌,每個事件的終點都指向那座迷城……作者簡介吳威邑1990年生,畢業於逢甲大學土木工程學系。作品多以混類型書寫,已出版五本小說,曾多次入圍「金車奇幻小說獎」、「BenQ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以及「台灣歷史小說獎」。相關出版作品有《棲鳥》、《宰日》、《黑爪:獸的謳歌I》、《紅皮:獸的謳歌II》、《一生懸命》等,與戒嚴四部曲:《迷城魅影》、《身即地獄》,與《棲鳥》、《一生懸命》。購書連結Hami:https://reurl.cc/9X3X6VReadmoo:http://moo.im/a/blptwJ台灣漫讀:https://reurl.cc/v1v1K1博客來:https://reurl.cc/odyd8g讀冊:https://reurl.cc/n0v0Y8
+ More
神明剛剛經過——午盞談《神的落難時代》
「把神寫得小小的,因為生命中的貴人是神的化身也未可知。」剛交出新作《神的落難時代》的午盞說。這話聽來爛漫,眼前人又十足朝氣,完全看不出她因為記錯採訪地點,在炎夏中走了十幾分鐘,且剛結束兩小時的棚內攝影工作。午盞其人真的跟她的小說一樣燦然嗎?是採訪之初我好奇的。《神的落難時代》午盞著呼喚偶然與巧合午盞現年二十多歲,老家在台中,正職是傳產內勤。日文系出身的她,先在貿易公司上班,後赴日本打工度假,在岡山的溫泉飯店工作,去年四月才返台。正職與寫作八竿子打不著,連日文系都是因為媽媽一句「反正你喜歡看動漫,不如大學念個語言」才選的,又是怎樣踏上寫作之路?「小學六年級我有一個好朋友要搬離台中,就用筆記本寫故事給對方當作紀念,所以一開始我的小說都寫在筆記本上。因為喜歡看漫畫,對編故事有興趣。正式發表是在高三。那時鮮網快倒閉,我只在上面發表了一部作品。」2017年午盞出版長篇奇幻《冥府千歲》,之後在鏡文學發表《跑吧!時光》、《給你的青春謊言》、《必然,好日子》等校園青春與穿越愛情作品。「愛情只是副餐,不是主體。」午盞這樣註解自己的小說。話雖如此,人與人之間的牽絆甚至奇緣,始終是她小說念茲在茲的。新作《神的落難時代》更延伸至神與人,乃至這塊土地的關聯。在她筆下,這份關聯千絲萬縷,溫柔鋪展,「再怎麼曲折顛簸,都有轉機。」儘管讀日文系,午盞坦承看的日文小說很少,「認真說起來只有江戶川亂步的《怪人二十面相》。」午盞是看網路小說長大的一代,喜歡成名90年代的蝴蝶,自認受其影響,「我特別喜歡蝴蝶筆下的世界觀架構,當每個小故事互相聯結,讀起來讓人驚豔,也能讓讀者在其中找尋其他故事人物的蛛絲馬跡,除讀故事之外,也多了探索的樂趣。」甚且連筆名都受其他輕小說作家影響,「當年輕小說天后的筆名都來自詩詞,我就用蘇東坡詞《浣溪紗》『雪沫乳花浮午盞』取筆名。」▲午盞過往多寫校園青春之作,這回寫誤入神界的女子,最終發現神明始終溫柔的在她身邊,「或許我們生命中的貴人就是神的化身。」(圖/鏡文學)誤闖神界的少女午盞鍾情於人的際遇流轉,包括來生前世、平行時空等。魅力何在?「大概是我不甘平凡吧,想創造另一個自己受神眷顧,且有能力把自己有的分享給更多人。」創作本當如是——創造異想幻境,讓人稍歇暫棲。午盞說,「別人有公主命,我是有超人夢。」循此看午盞新作《神的落難時代》,便有了不同的意義。《神的落難時代》以疫情時代為背景,人間災難,神明也難自保,「神真的存在我們身邊嗎?如果是,為什麼神沒有聽見人們的祈禱,世界仍有這麼多苦難。」女主角「吳心儀」本是無神論者,卻被指派開發線上參拜app,無意間闖入一間破舊的茶館,喝了主人「莎莎」一碗神秘的茶,因而成為神明代言人。原來莎莎是台灣島「福爾摩沙」的化身。眾神來到這座島嶼,受她恩庇,而她繼續保佑島嶼上的居民,同時幫助落難的神。在此,人與神與土地的分際已模糊。吳心儀成為神明代言人後,歷經一連串事件,包括有人參選卻假媽祖托夢為名,老樹神因真身被掛貓屍而困擾,註生娘娘面對重男輕女信徒想求子,還有山神對抗颱風之餘,更因人類破壞而傷痕累累等。吳心儀為眾神奔波,才發現自己的二哥有不為人知過往。神有煩惱,人來解決,最終卻是人有了連神都無解的心結。午盞表示,當初動念寫《神的落難時代》是看到網路上有人貼出擬人化的山神吸引她;讓神走入凡間,因「神的形體是我們賦予想像,以往大家會覺得神高高在上,住在渺渺天宮。我希望透過筆下神明帶給讀者另一種可能:也許其實神有平易近人的面貌,就潛藏在我們生活周遭,偷偷關注、幫助我們。此外,祂們也和我們有一樣有血有肉,有身為神的煩惱。」小說中,少女姿態的媽祖發現有人冒用自己名義來參選,「迅速從制服裙子口袋掏出手機,」在分身群組裡問到底是哪座廟的媽祖託夢,「只見大媽、二媽、三媽都不約而同立刻否認是自己託的夢,至於其他媽也在不同時間點也分別表明立場。」神的煩惱,往往來自人的不想負責。當信仰遇上科技《神的落難時代》讓我想起尼爾・蓋曼的《美國眾神》。舊的神祇死去,被新世代新大陸的神取代。不過午盞並不糾結信仰與科技的此消彼長,反而讓科技成為神明的推手,神明甚至也會用高科技,「神也要跟人一起學習新東西,萬一信徒跟神許願要手機或電腦怎辦?」因此,與其說是探究信仰,不如說午盞著迷於小說的「What/If」魔力,以及生命千回百轉的機運,「我們總說『早知道』及『如果』,感嘆錯過,如果有穿越時空與平行時空存在,也許就能挽回遺憾。」▲午盞著迷於小說的「What/If」魔力,以及生命千回百轉的機運,「我們總說『早知道』及『如果』,感嘆錯過,如果有穿越時空與平行時空存在,也許就能挽回遺憾。」(圖/鏡文學)說故事挽回自己自己有何遺憾嗎?午盞坦承家中較傳統,她是大姐,底下有兩個弟弟,自小就被媽媽教導要讓著弟弟,最常見的說法是「你是姐姐啊,怎麼不讓弟弟?」有次,她同媽媽摺衣服,問了句「為何弟弟都不用摺?」媽媽近乎反射性的說出「男生不用摺」讓午盞訝異。命運如常且弔詭,「我媽在原生家庭也是長姐,有兩個弟弟。」所以午盞很容易活得像她媽媽,內化壓抑,不過她有自覺,「我常跟我媽說如果你希望未來媳婦快樂,就應該做出改變。」並且通過寫作成就另一個自己。《神的落難時代》女主角是最小的妹妹,上頭有兩個哥哥,同時得幫助因婆婆重男輕女而逼迫媳婦生女兒的高中同學。或許便是午盞為自己創生的另一個時空版本。相信寫作的力量,那相信神明嗎?午盞說她什麼神都拜,還透露了一則小故事。之所以到日本打工,是因為出了一場車禍,休養了一年半,「其實出事故前,因為工作不順,我去給廟裡師父算命,師父當時就告訴我晚上不要出門,但我當時工作剛好輪到晚班,師父聽完眉頭一皺,只意有所指要我辭職,耐心等到來年,運才會好起來。我沒有在意他的囑咐,結果在晚班下班途中出了車禍,住醫院躺了十天。經過此事後,我覺得那位師父就像貴人,冥冥之中給我指點。」除了算命仙師父,午盞到日本打工也有段奇遇,「有次我在深山裡獨自騎腳踏車迷路,我過了無數個隧道,才意識自己走錯方向,當時慌又急,打電話給家人朋友都沒人接,只好硬著頭皮摸索,前前後後花了三個小時在山裡騎腳踏車。我覺得除了自己運氣好,肯定也受神的護佑。」小說裡,午盞藉由台灣島的化身莎莎說道:「信仰摸不著也看不著,可是正因為這樣,所以才能在人們徬徨無措的時候給予力量。」小說家以自己的人生為例,神明剛剛經過,如同風的慰藉。小說家也未可知的是,寫作當下,那個曾為人生徬徨困頓的女子便是神明,說故事賜福自己,同時經過他人身旁。
+ More
162103
客服時間:週一 ~ 週五10:00 - 18:00(國定假日除外)
客服電話:02-6633-3529
客服信箱:mf.service@mirrorfiction.com
© 2025 鏡文學 Mirror Fic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鏡文學 App
好故事從這裡開始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