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企劃】鏡文學開演|小說活了起來 ,故事站上舞台!
【鏡文學 X 剝皮寮】 連假期間,文學開演!文字靈魂注入光影脈動小說活了起來故事站上舞台 清明、兒童節連假期間,與家人掃墓祭祖之餘,想要跟著鏡文學的腳步,一睹具備改編影視潛力的精彩好故事嗎? 這一次,我們特別精選出15部作品,讀好讀滿,連假再也不孤單! 除此之外,4/4(四)—4/6(六)鏡文學更與「剝皮寮歷史街區」合作,將放映兩部鏡文學簽約作品改編短片:林秀赫《冰箱》、王天寬《對講機》,並邀請原著作者參與映後座談,歡迎讀者蒞臨參與! 剝剝看電影|鏡框之外的延伸:尋著光影的脈絡,探索鏡頭下的故事 ☆【活動資訊】活動地點|視聽室(萬華區康定路173巷5號)日期時間|4/4(四)—4/6(六) 14:00、16:00參加方式|開演前30分鐘開放排隊入場,座位有限,額滿為止注意事項|視聽室內禁止飲食,敬請配合主辦單位|剝皮寮歷史街區(詳情請上活動頁查詢) ☆【節目資訊】🔴 4/4 (四) 14:00 《兒子的大玩偶:數位修復版》The Sandwich Man 臺灣│1983│108min│普遍級1983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男配角、童星入圍1984德國曼海姆影展改編自作家黃春明的《兒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頂帽子》和《蘋果的滋味》短篇小說,此部電影為台灣新電影接續《光陰的故事》的力作。青年為了妻小,學日本雜誌上的三明治人背看板宣傳電影;業務員下鄉推銷日本進口快鍋卻差點賠上命;貧民窟工人撞上美國車,咬下蘋果的那一刻才知最諷刺的現實。政治是虛假的,社會才是真實的,百看不厭的老經典告訴我們,這句話一點也不錯。🔴 4/5(五) 14:00 《冰箱》Minus (立刻看原著小說)2018年金馬學院作品一間舊公寓,一台破冰箱,三個瘋婆娘,在颱風過後的夜晚,地濕、漏水、心不寧,房裏突然傳出神秘的噪音聲,一個魔幻的夜晚就這樣開始了。★與談人:金馬學院學員、原著作者 林秀赫🔴 4/6(六) 14:00 《對講機》Upstairs, Downstairs (立刻看原著小說)2018年金馬學院作品公寓樓下的門鈴對講機壞了,真真找人修理後,拿著對講機的屍體在樓宇間展開收錢之旅。有的鄰居爽快分攤,有的鄰居嫌棄真真愛管閒事。真真多次按下蔡先生的門鈴都無人應門,但屋內卻頻頻傳來不尋常的狗吠聲……★與談人:金馬學院學員、原著作者 王天寬 🔴 4/6 (六) 16:00 《推拿》Blind Massage 中國, 法國│2014│彩色│114 min│限制級2014柏林影展最佳攝影銀熊獎2014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新演員、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音效改編自畢飛宇同名小說,看見那些看不見的,導演婁燁以各式模糊畫面、黑幕、失焦逼近失明的世界,又啟用視障人士參與演出,鏡頭極端貼近,細膩收音下,腳步與動作都戰戰兢兢,眼睛看了,也彷彿耳朵聽了,目茫,耳聰,不是視覺奇觀,而是體感的奇妙湧現,那時,愛是什麼模樣?慾望是什麼形狀?失了影,更接近真。 ▼ 鏡文學─改編影視 小說推薦 ▼ ☆【 改編影視起跑 】一間舊公寓,一台破冰箱,兔子與瘋婆娘,一個隨機殺人事件後的夜晚 聿珊下班後差點搭上發生隨機殺人事件的捷運列車,雖然躲過一劫,她卻開始耳鳴。尋找耳鳴原因的過程中,不斷與室友們產生摩擦。最後她懷疑耳鳴的來源,是門口的一臺冰箱…… 駱以軍:「我覺得這位小說家是很會調情的,是性感的說故事的人,具有某種說故事人的氣氛與天分。」 我沒有告訴他,我感到被冒犯, 尤其當我試著紀錄我的生活,卻總是無法寫完整,時序總是錯亂,對話總是從這個人口中連到那個人嘴裡, 他那種唾手可得的平鋪直敘行文,對我而言有多麼反諷。我也沒有告訴他一直用「原來」其實顯得敘述者很笨。 我沒有告訴他我的真相。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作者吳曉樂新作! 大人虛榮的生死鬥,小孩無辜的大冒險。陳勻嫻一心力爭上游,原本期待嫁入豪門後可入住台北精華地段,享盡上流社會的奢華生活,不料夫家財力衰耗,無可揮霍的她只得回歸職場。儘管她想給兒子楊培宸最好的一切,也不得不屈服於經濟壓力的磨輾。直到那天,命運華麗地轉身,她遇見願意出資讓兒子就讀貴族學校的老闆Ted與其太太梁家綺。下午茶、貴婦交流、名牌包、米其林大廚私房課程讓她目眩神迷,但背後默默運作的一切,卻幾乎將陳勻嫻一家捲入風暴之中...... 流轉在乘客間的求婚戒指,成就一場不平凡的際遇。 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弄丟最重要的物品,本來應是完美求婚的計畫,最後會成為悲劇嗎?今天,奕之準備了一連串求婚的驚喜,卻在前往求婚地點時戒指掉在捷運上。戒指在捷運上經手幾人後被電台主持人帶回公司,在廣播上公開此事,戒指最終如何輾轉回到奕之手上?中間那些經手的人,又有什麼意想不到的連結? 譜出禁忌戀曲─劉以豪、郭雪芙領銜主演 在婚姻關係正式生效前,每個人都是自由的。從未婚到即將結婚,是一段愛情最脆弱的時刻。那些曾經錯過的、有緣無份的、來不及了解卻相互吸引的.....就這樣一個接著一個冒出來,或有意無意撩撥你的心,或掀起一陣風暴,然後即將結婚的你搞不懂了,愛情究竟是什麼? 可是呀,教堂的鐘聲已經響起。 這個故事裡沒有好人壞人,只有三個想回家的人。 刑事小隊長陳江,縱橫黑白兩道,長官器重他的江湖威望,容忍他遊走法律邊緣發大財,就在他快退休的年紀,與黑道大亨陳志雄「博鋩角」,私下縱放誤殺酒店小姐的小瑞,小瑞消失後被黑道藏鏡人收編,成為頭號槍擊要犯。大腕刑警與頭號殺手被迫正面交鋒,兩人進無路、退無步,陳江該如何解決這個危機? 台灣司法史上纏訟最久 白色恐怖時期最曲折離奇的冤獄案 一九五九年七月,一起命案揭開台灣司法史上曲折離奇的冤獄。武漢大旅社是台北當時最豪華的旅館,生意興隆,卻因員工吊死,演變成匪諜案。白色恐怖下最黑暗的「配合政策需要」被導演慘劇於焉產生,案件牽連情治單位、司法機關、甚至最高當局……到底是謀財害命還是匪諜殺人?轉型正義的當下,真相尚在層層黑幕之中。
+ More【專業讀者】梁秀眉|父母的內心也是小孩! 評《上流兒童》
「假如一個人只是希望幸福,這很容易達到。然而我們總是希望比別人幸福,這就是困難所在。因為我們總把別人想得過於幸福」。──孟德斯鳩 作者吳曉樂想透過《上流兒童》來描寫一種「我們不只希望比別人幸福,我們還希望自己孩子未來比別人幸福」的心態。她突破自身家教經驗的侷限,深入靠北老公、靠北婆家…等等眾多社群網絡,從眾多留言貼文看見那背後集體想進入上流世界的膨脹慾望。家長們爭相要讓孩子進入私校,甚至為進入上流社會取得「人脈」入場卷。「想過得更好」本身是翻轉自身階級的力量,但若寄托於他人身上就成為《上流兒童》小說中所要描寫的悲劇關鍵。 看見結構所以慈悲作者身為家教,「田野資料」豐富到可以用母親、孩子和學校老師的多方視角來說故事,我很欣賞吳曉樂使用小說形式跳脫前作《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格局,二本書的共同性都是傾向不去過度責怪壓迫孩子的家長。因為批判是如此容易,而如何促進不同角色間互相真實理解是如此困難。她看見這些家長們也是社會階級結構下受壓迫的受害者,即使他/她們已長大成人,擁有更多條件及資源,但內心仍有某部分依舊還是孩子,而誰來好好對待父母內心的小孩,才是真正教養問題的關鍵! 《上流兒童》小說裡將家庭中糾結的關係如何影響教養、「社會階級結構」怎樣像毒素般滲入家庭成員的命運寫得絲絲入扣。閱讀 《上流兒童》讓我想到 《豪門保姆日記》 對上流社會富人的描述:「嫁給有錢人,進入上流社會忙著討丈夫歡心、舉辦各種活動以突顯自己的優越,疏於母親角色的種種行徑」。不同的是本書的主角是被利用而深陷於風暴中,而非只是冷眼旁觀上流社會奢華病態行徑的旁觀者。在吳曉樂的二本書裡,我們看到「親密關係」是人性的照妖鏡,「你是誰」的真實會在關係裡無所遁形,其中「教養」關係是最不對等的,父母有權力「以愛為名」對小孩進行單向控制,而小孩只能配合別無他法,你說有那種關係是這種樣貌呢? 親子關係輪迴中的無間地獄做為護理人員,我看過太多厭煩、痛恨父母的「成年小孩」。當父母老邁病到爬不起來那一天,控制權就反轉到小孩手裡。要插管嗎?要去安養院嗎?甚至家屬不想換尿布,讓父母大小便失禁泡在尿水裡發臭,護理人員不忍心只好忙碌中協助更換,但現今護理人力嚴重不足已無力代勞。這些平日微不足道的小事,足以讓人在晚年如身處地獄般日夜受折磨。 因此,每當我看到這些用前途當紅蘿蔔吊在前面,極力鞭策還追求好成積,卻忽略孩子痛苦還自以為是的父母,我的內心總是浮現出那些孩子們長大後,看著父母病痛卻在旁冷漠以對的眼神。 「身教重於言教」的真正意義,應該是「真實面對你的小孩眼中的父母,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你才有可能影響他成為你想要的人」。 真心推薦這本小說,並在開放結局中揣想小孩楊培宸將會成為怎樣的大人,他又將如何對待陳勻嫻。一旦了解劇情始末,或許你也同樣不忍以「不孝」這簡化的責備控訴這些長大後變得無情的「上流兒童」吧! 從《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散文書寫,到《上流兒童》小說的寫實呈現,我期待能讓更多「父母」擁有「自覺」的能力。我肯定她這二本書對台灣的教養文化所產生的影響,停止責怪、罪惡感與親子之間相互指責!回到「自覺」開始,這將是一切改變的起點。 本文作者 | 梁秀眉無論如河書店店主,資深臨床護理老師,基護工會創辨人兼理事。
+ More【主題企劃】107年「年度推薦改編劇本書遴選」,鏡文學獲選11部作品一次看!
讓「找」故事的人遇見「說」故事的人 文化部107年「年度推薦改編劇本書遴選」活動,鼓勵出版業者與原創作家持續將文學創作導入電影、電視拍攝、動漫畫創作素材及遊戲軟體開發,發揮多元出版能量,擴大市場影響力,遴選結果於7/18(五) 公布,鏡文學共11部作品獲選!讓我們一次回顧這些精采的故事! ♛入圍作品♛ (以筆畫排序)《臺北逃亡地圖》● 祁立峰《武漢大旅社》● 黃秀華《內線國度》● 黃國華《善女良男》● 石芳瑜《台北故事》● 台北人《次柳氏異聞—染輕容》● 無患子《黑風暗潮:台北金融祕辛》● 黃須白《診間裡的女人:婦產科女醫師從身體的難題帶妳找到生命的出口》(原名:女人的房間)● 林靜儀 (2018.8.20 出版)《殺人犯,九歲》● 啞鳴 (林明亞)《上流兒童》● 吳曉樂《平安》● 林黛嫚
+ More【鏡文學出版】上流兒童
《上流兒童》作者:吳曉樂出版日期:2018/7/26大人虛榮的生死鬥,小孩無辜的大冒險送小孩讀明星私校,是晉升上流的快速通關券?!當命運之門華麗開啟,為了「青出於藍」的夢想,你敢不敢帶著孩子一起投身,玩一場上流遊戲? 本書特色★據第一手取材訪問寫下的當代寓言,直擊台灣親職育兒壓力★讀私校是最划算的投資?如實呈現M型教育x過度教養的困境與迷惘★無論是全職媽媽或職業婦女,為何總壓力大到厭世?多希望先生不是「豬隊友」★「貴婦」也是高壓職業!在奢華表象下,她們懷著外人難解的深層悲哀★挑出華人親子關係中最難以承認的幽微情緒與期待,真實、犀利、發人深省 如果可以,哪個父母不想為孩子摘下天上的星星?陳勻嫻一心力爭上游,想給兒子楊培宸最好的一切,卻不得不屈服於經濟壓力的磨輾。直到那天,命運華麗轉身。在先生老闆Ted為兒子舉辦的生日派對上,小壽星Chris與培宸意外投契。這難得緣分令Ted與太太梁家綺送來大禮:願出資讓培宸就讀貴族私立學校「松仁國小」,好和Chris做伴。陳勻嫻與梁家綺日益親近,成為貴婦媽媽之友──下午茶、名牌包、米其林大廚私房課程,上流生活的燦爛煙花令她目眩神迷;培宸優異的課業表現,更為她招來眾人的欽羨目光,累積起籌碼,母子攜手登上鑲金之路。但當背後默默運作的一切開始發酵,卻幾乎令陳勻嫻出賣靈魂,甚至將全家人捲入風暴中……沒有遊戲資格是種痛苦,但更大的痛苦,是加入遊戲後才發現無法退出…… 推薦者 李佳燕 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發起人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曾凡慈 中研院社會所助研究員郝譽翔 小說家誠摯推薦 【作者簡介】吳曉樂居於台中。喜歡鸚鵡,喜歡觀察那些別人習以為常的事。著有《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已改編成電視劇。購書連結博客來:https://goo.gl/6iijbB(首批限量獨家封面簽名版)誠品:https://goo.gl/57audh(贈限量書卡)金石堂:https://goo.gl/yEmNAU (限量簽名版)讀冊:https://goo.gl/9H27as ✐ 延伸閱讀【作家特寫】在上流叢林裡,特權讓小孩變成了大野狼——吳曉樂談《上流兒童》
+ More【作家特寫】在上流叢林裡,特權讓小孩變成了大野狼——吳曉樂談《上流兒童》
立刻閱讀:《上流兒童》今年夏天,當《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公共電視正式播映,吳曉樂亦推出第二本作品《上流兒童》──依然聚焦家長,不過,是有錢的那一群。小說以一般中產女性為視角,如陷入叢林的白兔,漸次帶領讀者窺看上流社會的面貌。 《上流兒童》為鏡文學的委託創作,原初設定為資產階級教養小孩的方式,以及該階層女性的鬥爭。德國社會學者漢斯.尤根.克萊曼斯基(Hans Jürgen Krysmanski)曾指出,在社會學中,研究觀察的視角通常是中間階層望向底層,誰能真正底觀察上層階級?如何靠近?用什麼方法?同此,吳曉樂接受委託後,碰到的第一個難題便是:她如何描寫上流社會? 透過田野採訪「靠近」上層階級 首先,鏡文學為吳曉樂安排了幾位田野對象,採訪收穫卻有限,「他們其實不會講太多細節,通常淺淺帶過。」說明來意後,除了小心應對,她更得學習如何正確理解受訪者所說的話,並在短時間內記下她們提供的資料。 此外,吳曉樂透過田野對象協助,參加了一個有「門檻」的豪門聚會,「然後,我就看到那個世界了。」活動進行了四個多小時,她一邊行禮如儀,一邊張大眼睛「觀察」,「我拚命看大家在幹麼,怎麼走路,怎麼穿衣服,提什麼包包,怎麼跟彼此打招呼,說了什麼話。」她將這四小時的所見所得巧妙放進小說的第一個場景,女主角第一次踏入上流階層的聚會,吃食穿著,言語機鋒,無一放過。 花了兩個多月取材,除了田野資料,吳曉樂也閱讀相關題材的作品,例如《豪門保母日記》與《上流法則》。同時,她亦參考台灣社會學者的研究成果,如台大教授藍佩嘉的論文〈做父母、做階級:親職敘事、教養實作與階級不平等〉。質化研究有助吳曉樂從較開闊的眼界理解階級與教養間的連帶關係;量化資料則助於她建立角色背景,例如:男女主角的年薪在台北能過什麼樣的生活,教育預算通常是多少,如何取得理想的學籍…… 不批判筆下人物,而是展現其生活之道 《豪門保母日記》講述社會菜鳥誤入貴婦人家,成為其小孩保母,卻發現豪門深似海,自己難以全身而退的故事,是吳曉樂寫《上流兒童》的取材對象之一。取材之後,吳曉樂再將各類資訊轉化為小說中的血肉,「我得找到描繪上層階級的基本關鍵,例如特權。」為了舉例,吳曉樂轉述了她在那場內部活動中所聽到的對話,談話來自一群小女孩,女孩A先問眾人是否知道自己身上的小禮服怎麼來的,再脫口說出,那個誰誰誰沒有禮服,媽媽就拜託設計師順便借她一件。「小女生就是在炫耀,她從小就知道那是她的特權、她的人生。」吳曉樂意識到有錢的人便擁有特權,他們才是真正「有選擇」的人。 「我在寫的過程中,體會到很多前輩提過的,不要恨自己的角色,恨的話是寫不出來的,要去感受他們在想什麼,甚至成為他們。」她在小說中不做批判,更不展現好惡,僅是創造合理的故事,讓角色在其中各自展現生存之道。「我後來比較理解了他們的想法,但當我內心有不同意見時就放在角色裡。」她將聽來、看見的人物與事件打散重整,每位受訪者皆不是角色的原型。 除了描寫豪門生活,《上流兒童》延續前作,仍處理了教養議題。吳曉樂解釋:「這個階級的生活與鬥爭其實沒什麼好看的,不如去看八卦小報,所以還是要回歸到大家比較有共鳴的部分。」她發現,身為一個媽媽,除非成為孫芸芸,否則承受的壓力根本是差不多的。「女人再怎麼有權,孩子的表現仍是她在家族裡的籌碼,如果這個籌碼『長得不好』,她的壓力就會很大。」 吳曉樂下了一個犀利的註解,「其實在整個金字塔頂端,女人還是在比較下層的地方。」如此亦解釋了,小說為何雖以家長為主角,卻定名為「上流兒童」。「這也是一個反諷,我們整天在談教育,但沒有人去問教育的主體(孩子)的意見」。 網路上隨處可見名為母職的牢籠 臉書上眾多「靠北XX」專頁是吳曉樂領受婚姻風暴的來源。 對於教育現場的觀察來自家教和在補習班授課的經驗,而夫妻間對教養問題的爭執齟齬則取材自ptt婚姻板、BabyMother板,或是臉書上的「靠北XX」等社群論壇。「畢竟我沒有小孩,無法準確判斷爭執的原因是否合理,也得拿捏爭執的份量。」 不過,她還是在小說中透漏了些許立場,直白道出女性在母職牢籠裡的難堪。在小說末尾,一場男女主角的爭執中,她讓女主角脫口而出:「有一件事,你不覺得很詭異嗎?大家都會說,照顧小孩是夫妻共同的責任,但一討論到怎麼照顧小孩,還是只會去問媽媽。結婚後,你有被問過怎麼安排小孩子的就學嗎?沒有吧,即使有,你也可以回答:噢,我不知道,都我太太在規劃。那我可以跟你一樣,這樣子回答嗎?」 十萬字的小說,除卻前置準備,吳曉樂花了三個月一口氣完成初稿。為了吸引一般讀者的目光,小說以略帶懸疑的筆調與節奏鋪展,走至結尾,真相大白的那一刻卻引人惆悵。吳曉樂原先預設了兩個版本的結局,與編輯討論後,比較幸福美滿的那一個被捨棄了。她讓小說裡的主角們受了一點驚嚇,但日常生活仍繼續向前。 「如果寫了更可怕的結局,更大的事件,我覺得讀者是不會反省的。」她反覆斟酌,希望讓讀者看到最後一刻仍與主角同步,「但如果用太大的事件把故事炸掉,就什麼都沒有了,我希望讓讀者淡淡的揪心,沒有太大的恨,只是感到絕望。」畢竟,階層分野仍然限制了人與人間的真心交流,白兔終究逃出叢林,沒有不捨,也沒有回望。PTT婚姻板有無數婆媳妯娌教養夫妻疑難雜症沉痾宿疾,也是她很常取材觀摩的對象。 從《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到《上流兒童》,吳曉樂再次憑藉敏銳的觀察力,走入上流田野,寫出失敗上流的故事,為讀者揭開親職、教養與階級的瘡疤。如果感到疼痛,便是癒合的過程,所以請忍耐看下去。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