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读者】谌淑婷|从门诊百态看见女性的个人价值──评《诊间里的女人》

【专业读者】谌淑婷|从门诊百态看见女性的个人价值──评《诊间里的女人》

去年我因出版了一本以女性生产为主题的书籍,举办了几场新书分享会,不意外的,在场听众不是带著婴幼儿的年轻妈妈,就是大腹便便的孕妇。其中一名孕妇很高兴地告诉我,她的产检医师和我同一位,是因温柔友善生产在北部颇有名气的女医师,我的分享让她觉得自己做了正确决定。 「不过我生产要找另一位男医师,长辈担心年轻女医师不够专业。」临走前她留下这句话,我瞠目结舌,举在空间挥别的手僵住了好几秒。不久,电视节目「医师好辣」中,一位男医师说:「女医师在医院很吃香,男老师会指定她上刀、牵著手缝、帮她写论文,最后上床。」自以为风趣幽默的谈话,呈现出从男性出发的父权医学、父权中心的社会,至今仍未给专业女性/女医师合理的尊重与平等地位。 「动手术重要的还是技术和专业,这些东西在脑子里,而不是在 Y 染色体里,当然也不会在睪丸里。」作者林静仪在本书犀利的批评,让我忍不住拍手叫好。我是文组学生,选择的又是男女人数较平均的新闻产业,在这一行,很少质疑女记者不适合跑社会新闻、情绪化与敏感的心性没办法如实报导新闻(事实上,强调这样的特质属于女性,已经是一种性别刻板印象)。她所遭遇的,是「女生会开刀吗」、「女生怎么走外科」、「女生太情绪化,没办法有好的医疗决策」种种针对性别的质疑,所以女医师必须更「挺住」,例如身体不适时白天工作、晚上住院;例如扭断了脚踝韧带,就拄著拐杖值班。 本书也带出了医疗训练与巨大工作量对医疗人员造成的压力与生活剥夺,年轻的医学生开始实习后,就必须面对生老病死各种情感冲击,当同时进入职场的同龄朋友还能在夜里聚餐大吐苦水、唱歌或上健身房发泄情绪时,他们必须在病房里忍下自己的情感,在最短的时间承担巨大的压力。结婚生子后,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与伴侣的共同生活,或是凭藉著丰厚的收入让家人在国外生活,等到自己年纪大了、病了,被迫结束「从早工作到晚」的日子,才发现自己已经不知道如何生活。我们总要求仁医视病犹亲,风雨无阻的看诊巡房,但可有病患视医犹亲? 政治素人柯文哲变成政治红人后,媒体开始报导这位名医的家庭生活:「孩子出生不到两个月,就去美国进修,回国后立刻接手台大外科加护病房主任,每天日夜工作,儿子在三岁前几乎没看过我,因为我出门他还没起床,我回家他早已睡著……常常值班数天后,我回到家就是在睡觉,我太太指著我教他说爸爸,他以为爸爸就是睡觉的意思。」他描述同为医师的太太如何兼顾家务:「周一到周五白天要看诊,晚上还得轮著值班,带小孩上学、接小孩下课;回家要洗衣烧饭。」 柯文哲说出了多数男医师的生活样貌,林静仪书中亦描述,「男医师通常难以理解自己的生活、学术和临床地位是建立在家庭其他成员的付出与支持上。……那些获得医疗奉献奖、有卓越学问的医师们,是否想过他们的成就应该多数归给自己的妻子?台湾全部的医学中心院长都是男性,各县市医师公会理事长也都是男性。……多少社会与家庭照顾的压力仍由女医师承担著。」 然而,在性别刻板印象下,女医师必须比男医师更努力,才能获得病人的信任、职位的升迁。但是临床能力需要的专业、逻辑思考、丰富经验、团队合作、耐心与同理心,哪一样与性别相关?为了不被性别和年龄刻板印象侮辱,女医师只好设法让自己看起来够老够朴素,这样才能在病患或家属眼中看起来专业一点。 尽管如此,林静仪没有因此舍去了她细心、敏感、容易共感的个人特质,妇产科诊间成了她的人生会客室,她看的不只是生理上的状况,也看到了心灵的缺口。她让大衣中只穿著内衣裤、因为喝酒喝到胃痛的年轻酒店小姐有机会躺在病床上歇息几小时。她看到上午才因为药物过量洗胃,晚上又把手剁了一半的自杀女性,还有第一志愿的女高中生,与已婚的男友谈判之后,由陆桥上一跃而下的自杀躯体。 身为妇产科医师,众人以为她总是能看见产家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事实上,她还面对了半夜肚子痛最后被发现怀孕还住院开刀的未成年少女;她对质疑女儿无法生育是「身体不健全」的母亲怒吼,将要求患有糖尿病的媳妇堕胎的婆婆赶出诊间;她帮BMI大于五十的产妇接生;她愤怒社会总把「最后结了婚把意外怀孕的孩子生下来」说成「修成正果」,然后不负责任地要求两个孩子自动学会扮演父母之职。 她看似玩笑、却是认真地和病患谈起,「台湾的社会和父母认为十八岁要结婚太年轻,二十五岁要结婚男友不够好,二十八岁开始催婚,三十二岁担心你生不出小孩……」是啊!台湾女人的可使用年限真短,能否在「适当年龄生小孩传宗接代」的旧价值,至今笼罩著年轻女性,即便性别平等运动已推动多年,台湾女人是否已经知道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么样子?女性的身体与子宫究竟是武器还是弱点? 每一个故事谈的,都是林静仪希望社会看见的女性个人价值,为什么台湾社会依旧避谈堕胎?女人到底对于子宫内要不要放一个胎儿握有多少权力?怀孕过程与分娩过程的风险、未来的育儿责任,是那些以宗教教义施压的团体关心的吗?某些保守家长团体甚至日前在「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CEDAW)第三次国际审查会议,提出「婴灵」以要求政府管控堕胎,但学校不是宗教场所,这更明显是对女性的歧视。 林静仪在门诊里看到人生百态,看到那些挂念著「男朋友说」、「爸爸妈妈说」、「先生说」、「同事说」、「阿姨说」的女人,她们所有的不幸福与后悔,最后彷彿都可以推给别人。但无论如何,即便谁谁谁能陪著女人进诊间,最后躺上诊疗台或产台的,也只有女人自己;而妇产科医师呢,再怎么努力,也只能在下诊后,将这些女人的故事记在心上,长长久久地想著:那个她,现在还好吗? 本文作者 | 谌淑婷曾任报社记者,现为「半妈半X」自由文字工作者,同时在从小长大的社区卖菜,育有一狗二儿三猫,关心儿童、农业与动物。个人网站:「喵的打字房」

+ More
【专业读者】路那|苦的甜点:《献给杀人魔的居家清洁指南》

【专业读者】路那|苦的甜点:《献给杀人魔的居家清洁指南》

 即使从名称就能揣想一二,但我还是没有料到《献给杀人魔的居家清洁指南》是如此轻松无负担,却又引人入胜而步步进逼的小说。即使身为推理小说迷,我得说「虐杀」对我而言,仍然是一个颇有负担的黑暗题材(嗯是的,我比较喜欢看到已经「处理好的」尸体,而不是中间从人变化到尸体的过程)。不知道作者昆仑是否有意识到这点,因而采用了黑色幽默的笔法来处理这方面的细节。这样的做法毋宁是相当成功的,就我个人来说,昆仑可以说在「惊悚到让人不舒服」与「轻挑到让人无法接受」之间,取得了一个相当优秀的平衡──偶尔偶尔,他会选中一个时机,把读者推到舒适的疆域之外。于我来说,那个临界点是小说中霉运连连的女主角晓君被逼著吞下心理上极度难以入口的食物的时候──讽刺的是,我还曾经是《汉尼拔》第一季的忠实爱好者呢。话说回来,由于这边的描写太成功了,以致于我稍后看到晓君完全没有心理负担地吃著肉时,忍不住开始敬佩这个倒楣女人过于坚强的心理素质了。如果是我有了这样的经验,大概一阵子的厌食症是无法避免的。但晓君不愧是晓君,在经历过这些(以及第三部的大决战)事件之后,仍然过著普通上班族的生活,这份坚韧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或许因为如此吧,在某个程度上,尽管戏份不多,但她却成了我在这系列之中最喜欢的角色。 主角十年则是一个活得相当淡漠的人。尽管昆仑赋予他洁癖的特征,并试图藉由极度洁癖与杀人的反差营造黑色幽默,但在十年极度的伤痛之下,这些黑色幽默的效果就像是肥皂水吹出来的泡泡般灿烂但易逝。幸好,作为配角的情报商大卫杜夫、姚医师与收购商等人也相当引人注目且难以忘怀。这些人共构出一个虚拟然而可信的世界,让这个奠基于暗网而发生在台湾的故事读起来不会有莫名的移植感。从而更加好奇起,《献给杀人魔的居家清洁指南》的故事结束后,这群人的道路,又会以什么样更疯狂的方式交织在一起呢? 《献给杀人魔的居家清洁指南》成功地勾起了我对角色的好奇心,于是欲罢不能地继续读起接下来的系列作。延续著本作讨论儿童受虐的议题,续作《不能让老师发现的霸凌日记》延伸为校园霸凌事件,压抑的气氛比起本作更甚。综观截至第三部《收购商遗忘的装尸纪录簿》为止的作品,作者虽然大抵是以「对抗恶的人」作为主角,但由于他们对抗恶的理由,除了「报仇」之外似乎没有更多思想方面的支撑(角色们或许也都筋疲力尽了),因此本作(乃至于本系列)中呈现的更为淋漓尽致的部分,毋宁是人如何由本性出发「为恶」。也因此,本作的娱乐性虽高,但读完后的余味却巧妙地带著一丝阴郁。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组合,像是由带著浓厚苦味的巧克力制出的冰淇淋──苦的「甜点」,带著所谓「大人的味道」。接下来会往什么样的方向走呢?我很好奇。 本文作者 | 路那推理评论者、「疑案办」副主任、台湾推理作家协会成员

+ More
【专业读者】张慧慈(小花妈)评《献给杀人魔的居家清洁指南》

【专业读者】张慧慈(小花妈)评《献给杀人魔的居家清洁指南》

第一次在PTT Marvel版看到《献给杀人魔的居家清洁指南》,脑海浮出的第一个想法是:「啊,是要教大家怎么毁尸灭迹的吗?」然后,就点进去看了。下一幕,就是窗外的阳光、路上的机车声,以及,『完蛋了,上班』的绝望感。 或许是因为成长环境的关系,对我来说,生命的坚韧性,恐怕只会出现在心灵层面。我印象非常深刻,在国中的时候,E-mail刚推出没多久,分级制度、网路规范等,还没有跟上时代。四处流传的车祸、虐杀、战争等血腥照片,摧残著如花似玉的学生时代。但是,事出必有因,人们潜意识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以及相应而来的探索,才是当时这些照片会广为流传的真正原因。 市面上相关的书写非常多,我也几乎尽可能的涉猎。理由很简单,满足自己对社会恐怖面的渴求,以及,透过不同的书写,来观看作家们对于这类事物的想像与描述。不得不说,昆仑的书写,排在我最喜欢的作家,可说是第一位。 很多人会觉得,写作就是要一笔下去,用最少的文字,营造最滂礡的气势。这样的想法不能说是不对,但也不是应该追求的。很多时候,对于细节的描绘,才能看出一个作者有没有接地气。《献给杀人魔的居家清洁指南》的作者昆仑,就是个擅长描述细节的人。 「院长慢慢瞇细眼睛,跟十年惯有的表情如出一辙。」这句话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各位读者,现在你回溯你的记忆,想想你是否有主角十年习惯瞇细眼睛的印象?通常你会似是而非的觉得,好像有又好像没有。但是,这句话一出来后,十年的形象会突然映入眼帘。你会开始感觉你好像看到,一个慢慢把眼睛瞇成一条线,可能有神,也可能无神看著前方的男孩。再更有兴趣的读者,我要告诉你们,昆仑在《献给杀人魔的居家清洁指南》里面,总共描述了这样的情景三次!透过这种对于细节的描述,会让整本书更加贴近你我的生活,而不单单觉得自己再看一本惊悚猎奇的小说而已,很神奇吧? 当然,对于细节的描述,不一定可以成就一本书。真正决定一本书好不好看的关键,在于两点:扣紧核心主题,对社会现象的再分析。 《献给杀人魔的居家清洁指南》的第一句话,是「再也不让乱喷的鲜血与残肢毁了精心挑选的家具」。这是一句非常吸引人的开头,为什么一个杀人成瘾的人,在杀人的时候,需要去思考脏污这件事情?也因为现实上人体是会流出大量的,无论是鲜血、组织液,或者是分泌物等液体固体。因此,杀人很爽,但清扫很痛苦。大抵跟料理是差不多的。而本书完全紧扣著这样的主题,我们看到的是近乎洁癖似的清扫。也因为如此,当出现了「不整洁」场景的时候,带给读者的戏剧张力也就更大,主角内心世界的紊乱也就更为令人著迷。 如果故事只停在这边,那就只是一本好看、引人入胜的小说。然而,当作者开始刻画十年、姚医师以及任何一个故事里的人物时,书的深度就展开了。读者不禁可以看到环环相扣、逻辑严明(这点真的很重要)的斗智情节,更从中看到作者对社会的病态,近乎悲伤的嘲弄。 最后,我不得不提到晓君这号人物。她是个平凡但有点倒霉的角色,从她的日常当中,或许对于我们这些上班族来说,这样的生活,不一定比被杀来得更幸运。她的情节,看似荒诞不经,但实际上,这样荒谬的人生,却是真实。 本文作者 | 张慧慈(小花妈)七年级生,生命的进程却像历史课本里面,加工出口区那个年代的生活。 从以前就很爱写东西,因为写东西不用成本。也很爱讲话,多次因为讲话受到处罚。使用语言,进而文字,是属于我这个阶层,这个世代,最简单的事情。 为了让文字跟语言更有创意,发挥双子座的性格,学这个学那个,曾经拥有就好,不在乎要学到长久。存钱买廉价机票,出国去玩,去工作,去做一切CP值最高的尝试。不停的修练,提高熟练值,努力通过各式各样的副本。相信自己最终一定可以破关,成功完封。目前在古蹟里担任科幻作家。 清大社会系、台大社会研究所毕业。 2014年参与九合一大选-民主小草计划。2015年参与立委补选。2016年参与总统大选。2017年上半年,到越南工作。2017年下半年,进政府机关写字。 著有《咬一口马克思的水煎包:我这样转大人》 (大块出版)FB粉丝专页

+ More
【专业读者】Shawn Chen:暗黑与猎奇的《献给杀人魔的居家清洁指南》

【专业读者】Shawn Chen:暗黑与猎奇的《献给杀人魔的居家清洁指南》

集合暗网、杀人魔、食尸魔,又带入神秘组织,造就本书绝对暗黑与猎奇的精彩内容。写作与演戏相同,小说写得越精彩,书中主角能力越是出色,作者就得加倍融入其角色的描写。本作可以看出,昆仑将强大的暗黑原力,注入主角十年与其周围客户、角色的身上,造就本篇故事。 主角十年基本上与《捍卫任务》的收尸者类似;当《捍卫任务》的约翰维克处理掉杀手时,会找黑道世界的收尸者收取一枚黑道界的金币,等同于网路界的比特币,收尸者替约翰收拾被他格杀的杀手尸体,并暗自处理掉。此外,更清除杀手在这世界上的所有资料,如同这些杀手从未降临世界一般。 惊奇的是,透过主角在清理尸体时,可以窥见客户在背地里进行的一系列令人匪疑所思的残酷事件,刚好与本作提到的暗网,可以作个简单的连结。暗网,是将人类心中的黑暗与残酷的一面,利用另一个网路世界完全呈现出来。在暗网里,可以找到一般网路无法出现的暗黑资料,如虐杀、食人或活人生祭等残酷、令人精神崩溃的影片;而昆仑则是利用精湛的文笔,将人性的另一面呈现在文章上。两者只是有著不同形式,本质上却是同等份量的黑暗。许多在暗网出现的神秘组织,在本作则使以杰克会的方式出现,清楚划分出在这个世界外,还有个充满未知与恐怖的暗黑社会存在,这类令人毛骨悚然的组织,在背后操纵著一切。 除了紧扣暗网的事件,本作对于时事脉动也非常熟稔。细读内文可以发现,其中的食人事件,令人联想到比较知名的是食人咖啡馆。食人咖啡馆是一个网路论坛,原本是一群人肉爱好者的聚集地,并交换讯息,但有一名食人魔约了另一名自愿被吃的德国工程师,一起享受吃与被吃的感觉。当然食人魔无法一次吃完整个工程师,于是就将剩余的人肉,放进冰箱里。这点与作者里的食人魔,是一样的行为。当然提到食人魔,就不得不提电影沉默的羔羊食人大师汉尼拔。当在读本文时,也会隐约联想到这个著名的食人魔。 我们透过主角十年的观点去参透人性的黑暗面,甚至可以透过这些人的残酷行为,猜测他们嗜好与变态的内心。然而,故事也有轻松的桥段,例如大卫杜夫。爱好吸菸的朋友们,见到这个名字时,应该会不禁会心地一笑;加上,主角性格中阴沉的一面,因为女主角晓君的加入,让整个气氛和缓许多,书中的黑暗世界里,多了一丝人性与光明的存在。同时,也让沉重的故事有了让人稍稍喘息的空间。反观另一个纯恶角色——姚医生。本文最大的伏笔,也是让主角十年陷入黑暗深渊的关键人物,假如想要了解本作故事起源,姚医生的深沉内心,是故事的关键点。 总结一切,笔者曾对暗网的神秘事件有深入研究,一边阅读此作,脑海一边脑海浮现暗网的虐杀、食人等事件,有如曾发生在眼前的既视感一般。换句话说,作者利用精湛的文笔,将暗网现实化。暗网里种种残酷如处理尸体、虐杀等,不但描述钜细靡遗,甚至更符合暗网的「真实」。那些发生过的神秘猎奇事件,如十大猎奇影片;或是传说中,拥有世界最残忍的虐杀影片的嘶吼母狗论坛等,都与本作所给予的文字语言不谋而合。对于喜爱猎奇故事,又对曾轰动一时,绝对神秘感的暗网、食尸魔、杀人魔,甚至汉尼拔、《捍卫任务》等影片感到好奇或有所涉略的朋友,一定得来细细品尝由人气作家昆仑所带来的《献给杀人魔的居家清洁指南》。 本文作者 | Shawn Chen任职于国际标准组织,擅长探索暗网及找资料,撰写暗网相关文章,曾出版《不为人知的都市传说》、《不为人知的都市传说2》、《暗网事件簿》 。部落格:永恒乐章Shawn Chen 不为人知的都市传说镜文学作品页

+ More
【专业读者】小部评《台北故事》:爱你,是我这辈子做过最犯贱的一件事

【专业读者】小部评《台北故事》:爱你,是我这辈子做过最犯贱的一件事

咸湿,汗水淋漓的咸湿,如果要我形容《台北故事》的气味,大概只有这个选项。这是赤身相搏的爱情故事,炽热躁动,淫靡地让人羞赧,炙烫地有股属于痛的甜蜜。明明百般防备,却又堕落沈沦,是那种血脉贲张,无可救药的爱。 《台北故事》书名不张扬、平淡,有种老派低调的命名风味,也恰恰应合了故事背景。小说调度了地景与时代的双重符码,那是对迪斯可舞厅,对林森北路繁华,对八大兴衰,对卡式录音带,对张学友歌曲的念想所构筑的怀旧怅惘,在此之上,所有的描绘都有股传统箱型电视机的特殊画质,绝非今日720、1080p的锐利,而是恰到好处的平面柔和。这种柔和,搭配人物叨絮的叙事笔调,那股以压抑为基底的苦涩味儿,无疑是适合的。 小说分为上部、下部、一九九九往事,分别为程瀚青、高镇东、程高二人的视角轮替,相互补足,嵌合全貌。以时间轴而观,虽有著两度分手复合的主线,却往往藉著回顾凭吊的时空跳接,营造命定如此的无奈,若小说开头的泰国狂欢,越是放荡开怀,越知道这样的美好只是一瞬烟花,无以长久凭恃。 程瀚青与高镇东,两位主角互为对比。前者是认真的人,后者是浪子。程从开场就令人心疼,年少失母,父亲中风,早早去当黑手,靠著一技之长栽培会读书的弟弟。对他而言,家庭与爱情是切割的,跟家人出柜从来不在他的选项,即便日日到三重与高镇东打砲,到家仍对感情一派缄默,含糊应对。 程瀚青是一派深情的,上部开场就是他忆想跟高镇东的泰国之旅,高自此没从他的章节消失过,哪怕两人分手后,他仍痛苦难忘,痴迷难舍。而高镇东却不同,下部开场,轮到他主述了,念白却率先献给小丽,那个他年轻时可以为她刺青纹身的初恋,那个为他堕胎的女人。他的章节充斥黑社会讨债、跟著大哥见楼起楼塌、见黑白勾结、见兄弟成植物人、见小姐下海,见他充当酒店经理的所见所闻,程也很重要,可高的周遭太混乱了,以至于论占据比例、论挂心程度,他在乎程,似乎远远不及程惦记他多。 他/我不是那样的人,他是那种顾家的人,他是那种无法给予承诺的人,双方心知肚明——我们不可能永远在一起。可每每以为感情就此断绝,却又发觉灰烬中尚有余火,却又仍犯贱地重回彼此怀抱,能在一刻是一刻。历经沧桑,彼此都不是生嫩到可以做梦的年纪,却又好想好想试试看,就当是给自己,也给对方的机会,可是,再无机会了。 不由得说,台北人是聪明到狡猾的作者,她先是用程的观察、用程的不指望,述说高的自私,再用高的自承——是小丽,让他领悟自己是无法束缚的男人,就算再爱小丽,他也从未动念想结婚——佐证了认知,这些叙述一再反覆,一再深化某种既有认知:高镇东是烈火,是没办法被谁套住的人,也间接掐死了读者跟程对高的感情期盼。可这一切一切,越是笃定,越是不抱盼望,却正是为高日后的意料之外举动:送给程张学友演唱会的票,考虑更长远后的事,制造奇蹟般的惊喜。整本小说的基调,是低徊的,是压抑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光是一同性恋一双性恋的结合就已艰难,又添上时代的压抑,出柜成家之困难,还有性格的枷锁,却在这样的绝处,探出一线松动的生机,这怎样不叫人激动?怎样不叫人信仰爱情? 《台北故事》之所以好看,在于那终究是则爱情神话,浪子男人被寡言黑手驯服的奇蹟,哪怕只有一瞬灿亮若流星,依旧是我们对爱的向往。尽管收尾令人掩卷叹息,可未尝不是某种延宕的奢念:如果当时……如果没有……他们是不是?正因从未实现,我们才能许愿,将凡俗爱情化为天上极星,予以祷望。 本文作者 | 小部驯兽师、杂食阅读者,近期越读越发吃力少量,耐性越来越薄,迷恋车上补眠与熬夜,很怕对世界失去兴趣。Blog:剥洋葱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