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王駿談《十信風暴》── 動搖國本背後,是強人的最後一擊-鏡文學

【上篇】王駿談《十信風暴》── 動搖國本背後,是強人的最後一擊
文|翟翱 2020-06-29


1985年,台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簡稱「十信」)因五鬼搬運爆發弊端,十信主事者蔡辰洲與財政官員攻防,一時之間政壇震盪,更爆發擠兌潮,堪稱台灣歷史上風暴最烈的金融弊案。  


十信案何以尾大不掉?解嚴前政府權力隻手遮天,何以不到40歲的蔡辰洲卻能板蕩台灣政局?最後又是誰出手收拾? 


《十信風暴》是王駿繼《江湖無招》後第二本小說。當年案件爆發,他是線上記者,30多年後回首此事,以紀實之筆寫就這本非虛構小說。此中有政治角力,也有金融詐術,是《紙牌屋》加《大賣空》──只是以上皆有所本。 


王駿人在加拿大,我筆訪他寫《十信風暴》的心路過程。王駿筆力強健,談小說之餘,不但解答我對他寫作上的疑問,更重燃了那個年代的記者魂。 


因篇幅稍長,訪問拆為上下兩篇,上篇王駿帶我們重返當年現場,下篇論及政局秘辛與彼時行政院長俞國華,以及已屆暮年的蔣經國。十信案,或許是強人如他,最終卻也最無力的一次出手。




《十信風暴》

王駿 著

出版日期:2020/7/3



十信案發生時,您在哪家媒體任職?如今讀者可能很難想像沒有SNG車的年代,記者如何追新聞,可否描述追此案的過程?


答:民國七十四年春天,十信案爆發時我在工商時報,任外勤記者。剛入行沒多久,正好趕上這檔大事。當時,尚未解嚴,以報紙而言,不但家數有限,而且張數也受限制,只有三大張。每一大張,四個版,總計十二個版。 


那時沒有網路沒有手機,新聞來源只有報紙,因而每家報社都指派專人每天「比報」,比較自家報紙與對手報紙。如此一來,記者壓力極大。那時當記者,在報社內與同組記者競爭;在報社外,與同一條路線上其他所有報社記者競爭。


此外,每個外勤記者都配有「呼叫器」,又稱「電子拴狗鍊」,二十四小時開機,不得關機。不定什麼時候,呼叫器就嗶嗶作響,擾人作息。


那個時代沒有網路,加上政府管制,輿情較單純,不像現在百家齊鳴。兩相比較,那個年代媒體與受眾之間,資訊權力不對等,媒體無法充分反映民意;但另一方面,社會氣氛遠比現在祥和,新聞事件當事人免於「全民公審」壓力。


當時跑十信風暴新聞,基本上報社或電視台追新聞過程與現在差不多。儘管科技不同,工具有異,但基本心法、手段,還是一致。


日報記者都是晚上上班,深夜下班,次日上午休息,中午出門跑新聞,晚上回報社寫稿。不過,十信風暴期間,經常上午有大事,因而,外勤記者頗為辛苦,一大早就出門,在外頭奔波一天,晚上回報社寫稿,鬧到深夜才下班。



鏡文學_王駿《十信風暴》1

▲1986年,王駿與時任財政部長錢純。十信案當時,蔡辰洲動員「十三兄弟」幫立委赴時為央行副總裁的錢純住宅,要求央行暫停對十信檢查,遭錢純嚴峻拒絕。(圖/王駿提供,鏡文學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



寫此書的資料蒐集花費多久,多取自何處?


答:撰寫這部小說使用大量資料,尤其書中人物絕大多數以真名登場,因而所寫內容必須有所本,有根據有證據。


寫書之前,我蒐集了大量資料。這些資料有兩大類,一類是自己早年收藏,第二類則是去圖書館蒐羅所獲。


我當記者以後,就習慣保留資料。每天下午跑新聞,傍晚回報社,吃過晚飯之後,開始寫稿。每天寫稿前,必然把前一天晚上所寫,當天見報新聞、特稿,拿剪刀剪下來,貼在稿紙上,帶回家去,妥善保存。二十多年間,在報上所寫新聞、特稿、專欄、社論,全都留了下來。除了報紙剪報之外,我在雜誌所寫「外稿」,也都剪下,妥善保存。


還有,就是當年訪談資料。譬如俞國華談十信始末;又譬如,陸潤康談十信始末,以及他自己日後遭遇。這些內容,都放進這部小說裡。訪談資料之外,我手邊還保存若干第一手文件,像是行政院十信案行政責任調查報告、監察院十信案行政責任調查報告。


這部小說裡在多處地方,對徐立德財政部長任內十信違規放款坐大情況,有精確描述。所有這些描述,全文引自當年行政院、監察院調查報告,在自有資料之外,為了寫這本小說,我在2019年三月間,費時一個月,幾乎每週六天,天天下午走訪中山南路國家圖書館。那兒有當年報紙數位檔案、有雜誌數位檔案、雜誌實體檔案。從國家圖書館,獲致大量書面資料,據以撰寫這部小說。小說裡,凡是對真名實體人物,所做明確描寫,都有書面根據。


因此,這整本小說,最高撰寫原則,就是「有多少報紙、雜誌書面資料,寫多少臧否內容」。自2019年四月中旬開始動手撰寫,至八月間寫畢全書,凡20萬字,費時約75天。




▲1987年,王駿於中國新聞學會與工商雜誌所辦之討論會。(圖/王駿提供,鏡文學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
用小說回首35年前的事件,有何不同的觀點或當時未察覺的角度嗎?

答:當年,我主跑財政部。十信風暴新聞範疇,大致可分為「災難核心」、「救援團隊」、「財金當局」、「司法機構」四大部門。災難核心,是指十信與國信,以及這兩家金融機構所有附帶關係企業;救援團隊,指的是進駐代管十信的合作金庫,以及進駐代管國信的銀行團。


當時,我是財政記者。主跑財政部。整個十信、國信事件財政部幾年間處置過程,極為熟稔。對其他相關領域,我常與同事談論案情,也略知梗概,但也僅只是梗概,不能窺其全貌。


事隔35年,許多細節早就遺忘,因而,撰寫這部小說,等於重新墜入時光隧道,重拾當年記憶。為此,我花費頗多時間,泡在國家圖書館,翻查當年報紙新聞、雜誌內幕報導。經過徹底翻查,對當年十信、國信風暴,有更全面了解,無論觀點或角度,都比當年要寬廣。當年只深切了解財政部作為,如今,則是所有領域,都擷取詳盡資料。


當然,這也涉及個人成長。當年才20多歲,成熟度畢竟有限,眼界與見識都比較狹窄。35年後,重新再看十信案,當然有更深一層了解。



既然有更深層了解,通過小說筆法,較之報導描述,有何不同?


答:我當外勤記者那十幾年,正好碰上台灣經濟起飛年代,新聞業也蓬勃發展,雨後春筍一般,冒出許多雜誌。


當時,我持續給多家雜誌撰稿。寫雜誌稿件,與寫報社新聞、特稿,完全是兩碼事。在報社寫新聞、寫特稿,得遵守一定格式,言論尺度也較狹窄,尤其,用字遣辭不能隨心所欲。


給雜誌寫稿,稱為「寫外稿」,可以賺稿費外快。那種雜誌外稿,講究抖露內幕,套一句現在新名詞,那叫「爆料」,尺度寬闊,用字遣辭飛天遁地,隨心所欲。我寫了將近20年「外稿」,早就鍛鍊出寫稿本事,對於新聞事件,只要知道了內情,可以不加思索,心無懸念,一揮而就。


寫這本《十信風暴》,形式雖是小說,骨子裡,就如同我當年給《財訊》、《新新聞》、《商業週刊》寫外稿。那種外稿,對於一樁新聞事件,要把人、事、時、物、地,交代乾淨,描繪清楚。這樣,稿子才引人入勝,雜誌社樂於採用,才能賺得到稿費。這次寫《十信風暴》小說,基本上,與當年給各家雜誌社寫「外稿」,並無二致。


我當年寫「外稿」,有場景描寫,有人物表情,有故事經緯,有前因後果,原本就豐富立體,有層次感,只要一看,就引人入勝,會一直讀下去。35年後,我寫《十信風暴》,只是稍微轉變「外稿」形態,加入了對話,如此而已。



我注意到小說小節皆以地點為名,或官邸或政府單位或私人俱樂部,這是刻意安排的嗎?

答:這純粹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十信風暴》是我第二部小說,之前,我第一部小說,是一部武俠小說,名為《江湖無招》。


我寫《江湖無招》,是且戰且走,事前並未勾勒故事大綱,而是現編現想,想出故事梗概,然後去蒐集資料,接著動手撰寫。寫了萬把字,素材耗盡,然後,再重頭來過,重新勾勒故事大綱。


寫《十信風暴》,略有不同,但心法還是一樣。這一次,我先把所有資料蒐集齊全,接著仔細精讀所有資料,充分消化之後,依照時間先後順序,動手敲打鍵盤,開始撰稿。然而,我事前雖已蒐集全部、完整資料,也仔細精讀、消化,但撰稿時,並無完整故事大綱,而是看多少資料,寫多少內容。


既然是依照時間軸撰寫小說,一開始當然要寫十信事件爆發源頭。我曾給俞國華寫過回憶錄,他曾講過十信內幕,但當時不許我寫,不准放進他回憶錄。十信事件爆發時,俞國華是行政院長,當然清楚整個過程,他老先生已經去世將近20年,當年他所說內幕,可以出土見光。


因而,我就以俞國華當年所說內幕,為這部小說第一章。故事背景,在七海官邸,因而,第一章就以「七海官邸」為名。


寫完第一章,寫第二章時,就不假思索,照著第一章模式,拿「展抱山莊」當名稱。如此這般,依序往下,每一章章名,就都是地點。


當然,我這樣安排,有個前提:必須對民國74年間,整個台北市模樣,要有清晰記憶。這一方面,我佔優勢,我生性戀舊,對自己青春少年時期往事,銘刻於心,永恆不忘。因而,寫這部小說時,裡面場景就是民國74年景況。




▲南京東路上的寶通大樓,民國74年事件爆發時是十信總部。現為合庫銀行。  圖/鏡文學提供



所以可說是您在腦海中重建了30多年前的台北?

答:例如第一章開始未久,俞國華座車離開行政院,走中山北路,前往大直總統官邸。小說裡,他座車從忠孝東路口右轉,上了「復興橋」。


當年,台北市鐵路沒有地下化,鐵道把台北市切割成南、北兩大部分,也因而,當年台北市諸多南北向大馬路,都興建了天橋或地下道,以穿越鐵道。忠孝東路越過鐵道時,那橋樑就叫「復興橋」。現在,復興橋早拆了,成了中山北路一段前端起始那一部份。


比方說,我寫來來飯店景致,就說這飯店斜對面,是行政院新聞局舊大樓。那新聞局舊樓,當時就在忠孝東路旁,後來拆了,現在是行政院大樓前面廣場。還有,我寫財政部,說是只有一幢大樓,後頭有空地,已決定興建第二幢大樓,將來兩樓相連,併做一處。當年財政部這新舊兩幢大樓,現在都已廢棄,財政部都搬家了。我寫《中國時報》,也是說,只有一幢老樓,後頭廣大停車場,要興建新樓。


不但固定景致如此,我還在小說裡,添加大量民國74年十信案爆發時,同時期諸多時代元素。這些,都是我腦海裡所殘留,當年跑十信風暴新聞時,同一時期相關影像。


凡此種種,都是回憶與戀舊。或許,一開始的確無意間,以「七海官邸」為章名,但細細回想,其實這也是一種內心深處思惟反射,投射出自己懷舊心態。這樣看來,以政府機構、建築、餐廳、特定地點,為章節名稱,也並非全然巧合。


【下篇】:https://www.mirrorfiction.com/news/417/


好書讀起來  

十信風暴
十信風暴 王駿 (殘陽孤叟)

【購書連結】:博客來  誠品  金石堂  讀冊  momo購物網【電子書購買連結】:博客來  Readmoo  讀冊  台灣漫讀  HAMI書城  金石堂【鏡好聽有聲書購買連結】:https://www.mirrorvoice.com.tw/audiobooks/33沒有江南案,就不會有十信案! 1985年一樁動搖國本的經濟犯罪,當時不能說的機密案情,資深記者以小說精彩解密! 「見證燒向政經社會的金融大火。」——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 立委瞞天過海百億運財,卻生死成謎? 經濟部長、財政部長先後引咎下台! 「生動刻劃時代的政經流變。」——司法院前院長賴英照 「博聞強記,掌握細節,烘托氣氛,引人入勝。」——行政院前院長陳冲 1984年的最後一個星期六,行政院長俞國華面見總統 蔣經國下令嚴辦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弊案,風暴於焉捲起 巨大金融風暴十信案如何重挫三十年前台灣政治、財經與社會民國七十四年春,台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發生擠兌風潮,台灣金融史上稱之為「十信事件」。事件爆發後,舉國震動,社會不安。全案內情複雜,牽連極廣,國民黨秘書長、財政部長、經濟部長因本案去職,黨國大老因本案氣急而亡。十信案至今,已有三十四年,其間台灣歷經各式金融風暴,台灣社會對金融弊案已見怪不怪。然而,十信案連帶同一時期併發之國泰信託案,卻是之後三十餘年來許多金融事件鼻祖,其規模尺寸、風暴半徑、震撼強度, 遠大於日後同類事件。 本書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當年全程參與報導十信、國信事件新聞,事隔三十四年之後,以小說型式,全方位講述十信案、國信案來龍去脈。本書既是小說,也是紀實,其內容皆有所本,以當年報紙新聞、雜誌報導、行政院與監察院調查報告為張本,佐以筆者採訪記錄、 個人回憶,組成全文。其中,對於全案當事人,所有臧否評斷,均有書面根據。

繼續閱讀
江湖無招 (原名:亂世俠影)
江湖無招 (原名:亂世俠影) 王駿 (殘陽孤叟)

購書連結:卷一:博客來  金石堂  讀冊  誠品  momo購物網    卷二:博客來  金石堂  讀冊  誠品  momo購物網卷三:博客來  金石堂  讀冊  誠品  momo購物網電子書購書連結:卷一:博客來  Readmoo  金石堂  讀冊  Hami書城     卷二:博客來  Readmoo  金石堂  讀冊  Hami書城   卷三:博客來  Readmoo  金石堂  讀冊  Hami書城 🎧鏡好聽連結:作家怎麼了EP11★ 大時代下風土民情、傳奇掌故的揉合呈現★ 《上海灘》《師父》和《古惑仔》的清末版,商戰、黑道幫派與官場同演的熱血俠義故事★ 直逼昆丁.塔倫提諾的愛與暴力美學首刷套書特別贈品:華北舊事地圖金鼎獎媒體主筆、作家王駿從政經江湖的見招拆招,寫向歷史江湖的亂世無招橫跨歷史、商戰、推理、武俠的小說鉅作要刻劃大時代,必須對歷史有深沉的造詣,我很期待王駿是下一個金庸——謝金河清末舊事,輾轉流光。世情百態,紙短韻長——趙晨光儲幼寧的能力,恰是王駿對武俠的暗反,以及關於亂世的清明視線——沈默揚棄毀天滅地的浮誇招式,重拾人情義理的幽微樂趣——乃賴以國計財經之筆寫數十年之怪現狀從少年之眼看人性的良善與扭曲——江湖,是在尋常中覓得凶險,是王駿記者之心勾勒出的,時代板塊的開闔卷一清同治年間,太平天國之亂波及甚廣,山東糧行幼子儲幼寧小小年紀被劫至山中營寨,方知自己身世。他在種種變故之下罹患抑鬱之症,卻因禍得福,演化出察人所不能察,見人所不能見的異稟,之後更練就絕世武技。十五歲後,儲為了避禍,輾轉來到揚州,住在鹽商金阿根家。隨著儲幼寧長大成人,他成為金阿根得力助手,在崇明島上激戰華洋土匪浪人,遊走於黑白兩道的商業鬥爭當中。隨後,他得知當年的山寨生變,更朝北踏上了復仇之旅……卷二在北京,儲幼寧與花子幫幫主蓋喚天結為兄弟,共同破了香木金剛杵仙人跳一案,在取回香木金剛杵一戰,儲幼寧傷重,幸得洋人神甫「響屁爺」輸血救命。此時,名店「六必居」大掌櫃獨子遭撕票之事也落到了花子幫頭上,說不得,儲幼寧還是得再幫蓋喚天這一場。但無巧不巧,剿滅山寨人等的兇手也現身了……卷三儲幼寧一行人回到臨沂,原以為得以循公取回糧行,卻發現當年侵占糧行之人成了當地縣官,更不改其酷虐作風,讓當地百姓苦不堪言。此外,隨著鐵路鋪設,內陸水運沒落,私鹽行當已近黃昏。金阿根打算循洋人管道至上海投資房地產,然而合夥的猶太商人「哈同」遇上湖州幫仙人跳欺詐,儲幼寧要如何協助金家在上海開拓百年基業?儲幼寧與韓燕媛之間又是否有新的可能?本作描寫清末各地的風土民情,乃至光怪陸離的人情世故,雖為小說之言,卻大多有其所本,隨著主角的浪遊旅程,呈現出一幅屬於舊時代的眾生之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