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神明发声,为人民喉舌──刊读《乩童警探》三部曲
(少量涉及剧情,阅读慎入)国外有灵媒,台湾有乩童,灵媒告诉你死人的遭遇,乩童传递神明的声音,当乩童变成警探,他会利用神明的声音办案吗?罗蛰,从小被温府千岁收为义子,成为乩童为街坊邻居解决疑难杂症,受人瞩目又备受尊重。罗雨是他的弟弟,羡慕哥哥总是夺取众人的目光,装成乩童却遇恶灵上身,从此罗蛰不再当乩童,不为神明发声,却当上了警察,脚踏实地查案。和弟弟的关系,却也成为解不开的结。《乩童警探》三部曲套书张国立/著出版日期:2021/01/29张国立的《乩童警探》三部曲,透过三件案件去勾勒出台湾警察的模样以及犯罪现场。在台湾各式各样的翻译小说都不缺,日本的警察、欧洲的警察、美国的警察,读过加贺恭一郎那种里长伯式的查案法,看过马丁‧贝克常常得跨越城市的侦查,又或者是整天酗酒的哈利警探,我们却不是那么清楚怎么跟别人描述台湾的警察是怎么办案。反倒是乩童,宫庙都有,说不定我们都见过,也许哪天其实曾经目睹他们神明上身、斩妖除厄。既然是退休乩童办案,三个案件也各自与鬼神有点关系,《偏心的死刑犯》因为有灵感体质的罗蛰惊觉被行刑的犯人状态不对,才及时救回被行过刑的犯人,并重新检视原本就疑点重重的案件,后来也再度走进宫庙找寻案件真相。《双重谋杀》中,被谋杀的死者的指纹居然出现在下一个死者身上,如果确实是前一个死者复生犯下罪案,是不是真的得靠神明来指点迷津?《死亡的深度》中,罗蛰为了找失踪女警出现在碟仙活动的现场,退休乩童碰上碟仙,九死一生还被自己同事抓起来审问。后来凶手在每个犯罪现场都留下一枚平安符,是为死者祈求平安?还是要留下犯罪签名?作者在这个系列中一如往常的描写著我们身边的大小事物,还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每个角色。因为姓氏昺实在太罕见而被取代称、老爱吃东西的丙法医,整天唠唠叨叨讲干话却又非常照顾自己下属的齐老大,好胜心强、老爱跟罗蛰比较的干练女警飞鸟,背负著过去的神枪手前辈石天华,以及不再当乩童斩妖除厄改当警察除暴安良的罗蛰,形成了这个系列的核心团队。人的案件还是要人来解,虽然罗蛰有神明的力量,办案却并不全然倚赖神明,多半只是因为这个过气身分,成为被其他同仁嘲讽的对象,或是被记者大书特书地转移焦点。故事中有警察之间的争功诿过与权力斗争,也有媒体的搧风点火与犯罪者的投机侥幸。各种你我生活中会发生的事情,就轮番在书中上演。三本书各自有非常残酷而沉重的主题,不论是死刑废除的争议、熟人性侵、性别认同的迫害,又或者是安乐死,都是想起来头皮会发麻的议题。然而作者的黑色幽默,以及轻快戏谑的笔触,让整个故事不会那么愁云惨雾,反而让人能够逐步地跟著罗蛰去探寻这个世界的真实样貌,了解台湾发生的各种事件,唤起我们对于这个社会的关怀。而三起案件也各有特色,从《偏心的死刑犯》开始,打不死还器官错位的死刑犯,就给人一种荒唐又奇妙的起头,也带出各角色的性格与案件的走向。在奠定整个系列的黑色幽默基调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到了《双重谋杀》后,仿佛在嘲讽法医的死亡迹证,以及令警察疲于奔命的连续杀人事件,却又不至于让人感到血腥,而是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死亡的深度》则让人直接意识到真实世界的时间流动,因为疫情戴著口罩办案的警察们,模拟著凶手的行动,甚至还相约去看去年重新上映的《东京教父》与《阿基拉》,一瞬间那些角色的形象更为立体,仿佛就是隔壁邻居一样亲切,又或者是一样难搞。即使不以乩童的能力办案,罗蛰也还是跑遍宫庙寻求各种线索,这真是台湾不可或缺的一隅风景,和关老爷谈心或是跟财神爷求财也是家常便饭。而一边在查案,罗蛰也一边找寻著自己的弟弟,试图弥补过去的伤痕,更邂逅了各种女孩,和案件的关系人或是身边的同事有著爱恨纠葛。虽然不像欧美的冷硬派侦探整天酗酒、际遇悲惨,但有自己问题的他也化作一种属于台湾的冷硬派主角形象,不只工作,也写生活。而这三部曲也首尾呼应,测度著死亡的轻重,衡量著人主宰他人死亡的权利。《偏心的死刑犯》里喊著“人不是我杀的”的死刑犯,竟在行刑关头有了差池,说不定真的是神明在为他伸张正义。而在《死亡的深度》里面,自认为是神的使者,觉得自己在做好事的凶手,碰上前任神的使者,罗蛰这个乩童警探,两人的对决其实也是一种价值观的对抗,人可以决定别人的生死吗?而一个人到了死亡的尽头,应该苟延残喘地活著,还是有所尊严的死去?这个答案,问神明,神明说不定也会要我们自己考虑。初读这本书,真的会期待罗蛰会起乩,找神明来帮他,利用超能力获得案件的线索,或是民众向神明控诉,派出罗蛰来办案。但实际上天助不如人助,即使他通晓天机,有些事情还是只有人自己可以做。不论是那些残酷又荒谬的案件,还是他与弟弟千丝万缕的关系,都需要靠他自己化解。虽然同事整天笑他,这本质上还是非常脚踏实地的警察故事,没有什么滥用超能力的桥段。不过真的也是满想看看罗蛰起乩跟温府千岁闲聊,不知道成为神明的义子都会跟祂聊些什么呢?总觉得在张国立的笔下,这个系列应该还有许多可能性。另外在《死亡的深度》中,还收录了漫画家Peter Mann改编的段落,罗蛰与伙伴们的形象立刻跃然纸上,原本作者的笔触就相当有影像感,图像化后更是充满不同的趣味。虽然可能和每个人心中想像的形象不同,但这个故事真的是变成影像也很有趣的内容,希望有机会拍成电影或电视剧,尤其漫画家挑选的段落真的很有紧张感,在山区追逐的情节拍成电影应该也很刺激。另外我觉得作者很适合讲齐老大的台词,真希望有机会听他配配看呢!虽然故事里面没有起乩的桥段,却也提及部分乩童的习俗与禁忌,以及介绍了不少宫庙,因此读起来非常亲切。若译成外文,不知道外国人对于乩童的理解,会不会真的很像灵媒?与神明对话的使者,似乎是世界各地都有的角色,只不过定义与用途都不太相同。故事中提及的议题,也是许多人都会碰上的课题,而作者以其独特的诠释,化为充满黑色幽默的故事。阅读各种警察小说或犯罪故事时,总会随著办案的历程窥见人心较为阴暗的一面,藉著阅读这个系列,也让人再度检视台湾这块土地上的问题。就像齐老大说的:“凡是人,必有可杀之处,找到可杀之处,就找到凶手。”看起来温柔婉约的女子或是气宇轩昂的男子,说不定也包藏祸心,查案过程总是艰辛而使人心累,透过罗蛰这种老是被当成调侃对象的主角,以及其他逗趣的伙伴,读来也就不这么烦闷。看起来不会过度悲惨的冷硬派主角,读起来也是很棒的!本文作者刊常被问笔名怎么念的文字工作者,台湾推理作家协会理事,现任博客来推理专栏“时事新鲜报”作者,曾任读册侦探学堂选书人。办过推理课程、几场推理电影包场、访问过几个推理作家,致力推广各类形式的推理。最近迷上不会侵吞实体空间的电子书,开始囤积电子书与阅读器,累积更多书债。对了,刊念“刊”,是干干木,不是王王木。部落格:https://twinsyang.net/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twinsyangblog/
+ More【书评】融合台湾宫庙文化与玄幻元素的冷硬派 — 提子墨评《乩童警探》
提到《乩童警探》,不得不提到书中的灵魂人物—罗蛰,他十七岁前是神明代言人,十七岁后报考警校,成为刑警界的鲁蛇。喜欢冷硬派小说的读者,不难从《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端倪到充满针砭世态的写实主义叙事,以及许多冷硬派小说的经典元素。本文邀请作家、书评人提子墨老师,为读者回顾历史上经典冷硬派小说与导读本书。我在阅读张国立老师的前作《炒饭狙击手》时,就非常赞赏他能将推理小说的布局以台湾作为起始,一路随着剧情铺陈跨越到一万公里之外的罗马,令读者在阅读时除了感受到欧洲的异国风情,彷佛也看见了许多东方与西方所撞击出的火花!在得知他的前作成功售出荷兰版权后,我早已敲着碗期待他的新作上市!心中还思索着,这一次国立老师又会挖出哪些题材让它们互相「撞击」?可能是我「心想事成」的念力够强大,竟然有幸在他的新作《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上市前收到书稿!就在花了四、五天阅读完那一份书稿后,阖上电子书阅读器的那一剎那,我露出了心满意足的佩服笑容!光是看到编辑对本书的介绍:「罗蛰,惊蛰的蛰。十七岁前是神明代言人,十七岁后报考警校,成为刑警界的鲁蛇」,就足以令读者眼球发亮想要一探究竟,甚至开始疑惑这到底会是一部奇幻小说?或是警探推理小说?《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张国立着喜欢冷硬派小说的读者,不难从《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端倪到充满针砭世态的写实主义叙事,以及许多冷硬派小说的经典元素──外冷内热的警探、亦邪亦正的艳妇、桀骜不驯的妙龄女子、后知后觉的警局长官、道貌岸然的性侵加害者、疑团莫释的灭门血案,以及性、金钱、谎言与局中局。国立老师在写实主义与冷硬派之中,巧妙地融入台湾特有的宫庙文化与玄幻色彩,在多次回溯少年罗蛰成为温府千岁乩身的始末,或最终卸下乩童之职回归社会,以及那些不时出现在梦境中的奇幻景象,都隐藏着他性格上的转变与手足之间反目成仇的真相,还有人生中那些对过去与未来,所无法自我省思与参透的寓意。小说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人际关系,在底层也暗藏着千丝万缕的复杂情绪,无论是乩童与神明、兄长与弟弟、继父与继女、女儿与母亲、母亲与第三者、警探与幸存者、死刑犯与嫌疑人……每一个人都有着无法说出的怨怼、仰慕或秘密。那些沉潜于主线与支线底下的角色情绪,对应上灭门血案主轴中,一幕幕令人宛若置身于真实社会新闻,与枪决过程的冷硬派场面,更增添了些许身不由己的淡淡忧伤,也如暗流般缓缓汇流,将剧情推至最高潮。冷硬派小说(Hard-boiled)崛起于二○年代末期,通常是连载于美国廉价杂志(the Pulps)上的短篇侦探连作,它在三○年代逐渐崭露头角,直到五○年代起更成为侦探小说的主流类型之一!那么到底又是怎么样的时代背景,酝酿出如此冷冽与硬汉的小说文体?其实一九二○年至一九三三年为美国禁酒令时期,全国上下禁止酿造、运输或销售含酒精饮料,肇因此前酗酒、家暴和在酒馆打群架的乱象层出不穷,而引起许多宗教卫道人士的不满。美国政府在众多团体的施压下,进而祭出酒精禁令的法律条文,企图藉此改善当时社会的暴戾风气。在长达十三年又十个月,无酒精、反暴力与改造问题社会的氛围下,美国廉价杂志的连载中,也有一种小说类型悄悄异军突起,满足着许多血气方刚的男性读者们,内心底层那一股正义感、英雄感与对抗黑社会势力的使命感!那一种类型的侦探犯罪小说被称为冷硬派小说,而男主角通常会被设定为孤僻冷傲、智勇双全、出生入死的狠角色,这类型的人设后来也通称为「冷硬派侦探」(Hard-boiled Detective)!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冷硬派小说,为卡罗尔.约翰.戴利(Carroll John Daly)刊登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号《黑面具》(Black Mask)杂志上的短篇小说〈假冒伯顿.康布斯〉(The False Burton Combs)。该小说是以当时经典的第一人称叙事探案,男主角是一名业余私家侦探,接受了某位男子的委托必须化名为伯顿.康布斯,造访位于麻州近海的南塔克特岛。这位性格冷峻的汉子,在岛上以假冒的身分周旋于外表鸡皮鹤发的邪恶老妇,与另一名蛇蝎美女之间,他的到来也伴随着一起起冷血的谋杀案接连发生……戴利笔下阴晦悬疑的探案风格,霎时令许多廉价杂志的读者双眼为之一亮,尤其是男主角特立独行的铁汉性格,也满足了禁酒令时期男性读者内心波涛汹涌的英雄气概!如果戴利是美国冷硬派小说的先行者,那么达许.汉密特(Dashiell Hammett)就是终其一生将之发扬光大的冷硬派实践者。一九二三年,汉密特的短篇小说也开始被《黑面具》杂志录用,并于十月号开始连续发表了数篇「大陆侦探社」(The Continental Op)系列的短篇小说,他毫不讳言自己是戴利小说风格的追随者,在往后的三十年内,汉密特所撰写过的几个系列小说与短篇集中,至少出现过四位冷硬派的男主角,除了「大陆侦探社」系列中,周旋于金钱、美女与黑社会之间中年发福的无名侦探,还有《马耳他之鹰》(The Maltese Falcon)中经典款的冷硬派私家侦探山姆.史培德(Sam Spade)、《玻璃钥匙》(The Glass Key)中赌性坚强且花天酒地的奈德.波孟特(Ned Beaumont),与汉密特最后一部小说《瘦人》(The Thin Man),铁汉娇娃探案夫妻档的尼克和诺拉.查尔斯(Nick & Nora Charles)!虽然,汉密特的小说写作生涯因政治理想而中断,出版品的数量也远不如同期作家充沛,却曾引领冷硬派侦探小说进入百花齐放的年代,他所创作的多部小说与探案主角,至今仍是许多冷硬派爱好者所津津乐道的不朽经典!他的作品紧凑、悬疑与冷冽的风格,也启发了后进作家雷蒙.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钱德勒同样也是发迹于《黑面具》杂志,在一九三三年以短篇小说〈勒索者不开枪〉(Blackmailers Don't Shoot)出道,他的侦探小说虽然也偏向冷硬派风格,但是行文风格上却饶富趣味,常以独特的文字功力借物借景,来形容某个物体、情境或场景,令他的小说阅读起来非常生动且充满了想象空间,也因此被冠以「钱德勒式」文风。他笔下最知名的私家侦探角色当属菲力普.马罗(Philip Marlowe)!马罗是一名外表高大健壮的私家侦探,每次赴约见客户时绝对西装笔挺、潇洒体面,展现自己身为侦探的专业形象。钱德勒在马罗冷硬派侦探的设定下,也赋予了他不随波逐流的执拗性格,他原本是洛杉矶检调单位的调查员,却因叛逆与不服从而丢了饭碗,进而成为一名接案的私家侦探,并擅长在附庸风雅的交际圈探得内线消息。钱德勒的小说多次被搬上荧光幕与大银幕,无论是一九四八年由杰拉德.穆尔 (Gerald Mohr)所主演的电视剧《菲力普.马罗的冒险》(The Adventures of Philip Marlowe),或一九八三年由鲍尔斯.布思(Powers Boothe)挂帅的HBO影集《私家侦探菲力普.马罗》(Philip Marlowe, Private Eye),都曾满足大批热爱「钱德勒式」冷硬派侦探的男性读者,也令许多女性观众认识了那位风流倜傥的侦探马罗!《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中的罗蛰,因为年少时异于常人的神职,以及某种原因回归普罗大众,投考警校成为了一名刑警。但是,在他内心所隐隐作痛的那份内疚,也造就了他成为表面上对长官鞠躬哈腰,隐藏真实自我的罗蛰。他对外人的内敛与冷漠,与前述六位美国冷硬派小说的探案男主角,其实有着非常相似的特质──他们都是心中有故事的冷峻男子!这一部充满台湾宫庙文化与特殊起乩场面,又带着点玄幻色彩的探案题材,再次成功地以乩童与冷硬派警探,撞击出无与伦比的精采火花,也确信这将会是欧美读者非常有兴趣的另类警探小说,甚至可以预期亚洲读者会有极高的意愿,期待观赏到罗蛰警探卖出影视IP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 本文作者|提子墨作家、书评人与翻译,台湾首位拥有「英国犯罪作家协会」与「加拿大犯罪作家协会」双重会员之作者。第四届「金车岛田庄司推理小说奖」决选、「台湾推理作家协会」理事、「博客来侦探社」选书人、ETtoday与OKAPI签约专栏作家。2018年以旅情小说《幸福到站,叫醒我》,荣获TiBE遴选为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台湾主题馆参展小说之一,小说作品亦获美国「旧金山市立图书馆」典藏入馆近六十册。脸书/推特/微博/IG:提子墨
+ More【书评】在法律无法伸张下,真相的重现 —谭剑评《乩童警探》
我读毕《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时很满足,但也很疑惑,为什么这本富地道台湾风味的犯罪小说要找我这个香港人写推荐文?我阅读台湾的推理和犯罪小说多年,这些揭露社会阴暗的人性故事比旅游书让我更了解台湾。虽然和香港同样是华人社会,同样用繁体字,同样曾经是殖民地,但在历史上走过的路拐过的弯碰过的壁完全不同,台湾社会总让我在熟悉中见陌生,在陌生中见新奇,就像日治的遗风和 「三步一小庙,五步一大庙」 的民间信仰在生活里无处不在的影响力。几年前我在台北住了大半年亲身经历过后,更觉得台港两地几乎在生活的每一环都是差异来得比相同多,就像香港在农历七月十四日过盂兰节,台湾是在七月十五日过中元节,但这差异并不只限于日期,还有整套仪式。香港人不会在办公大楼地面(香港的地面等于台湾的一楼)放置一张张铺满祭品招呼「好兄弟」(这说法香港没有)的桌子,而香港人在街上烧街衣和纸钱的盛况则是台湾人望尘莫及。由于司法制度不同,两地差异在犯罪小说上就更明显。台湾经历过戒严时期和白色恐怖,其后的解严、「万年国代」结束、民主选举、政党轮替和转型正义等,加上废死、媒体乱象和黑金政治等在地议题,使台湾犯罪小说愈来愈展现出跟欧美和日本推理截然不同的风景来。 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张国立着《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自不例外。除了书里的乩童和死刑为香港所无,这部长篇小说最具台湾特质的一点,是虽然不管书名或文案都没有提及,但在书里反复出现的「林宅命案」(4次)、「三口命案 」(7次)或「林宅血案」(6次),甚至更露骨的「谋杀林家老小三口人 」(1次)、「林宅确定是密室 」(1次)等字眼都无法让人忘记真实发生在1980年2月28日的「林宅血案」。台湾省议会议员林义雄的母亲和双胞胎女儿遭闯入林宅的歹徒刺杀惨死。案件里涉及三条人命,被执法当局严密监控的林宅也形同密室。现实和虚构在此交会,但其后的发展各有不同。在现实那桩整整四十年前发生的案件里,凶手居然来去自如逗留长达80分钟,匪夷所思到极点,和「刘邦友公馆血案」及「陈文成命案」等至今仍是悬而未破的重大悬案。小说里的「林宅血案」乍看和真实的「林宅血案」无关,但张国立在上一本书《炒饭狙击手》要说的就是另一起悬案「拉法叶军购案」(又称「尹清枫命案」,1993)。台湾军方向法国购买拉法叶军舰,参与采购的上校尹清枫被发现尸沉海底。案件愈查愈黑,结果台湾及法国两国一共至少十四人死于非命。在《炒饭狙击手》里,涉案的是军方内部的帮派组织。这一点并不完全虚构,张国立当年就采访过尹清枫命案,甚至见过青帮老爷子。他在《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提及「林宅血案」,是否把他的想法偷渡在里面?我这香港人无法判断,不过,倒提供另一个角度给大家参考:这故事真正要说的并不是台湾史上任何一起悬案,而是「翻案」这件事。这个翻案并不限于法律层面上的重新审理,也包括在法律无法伸张下,真相的重现。台湾有起大冤案「江国庆案」(1996年)。生于1975年双十节的江国庆被指于1996年在军营区内奸杀五岁幼女,在军方严刑逼供下认罪,最后在1997年21岁遭枪决。案件直到2011年才翻案,凶手另有其人但至今仍未落网。唯一确定的是江国庆根本无辜,但性命已无法挽回,国家不只对家属付出 巨额补偿(用国人的钱),还要背上官官相护的恶名。在《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第一部里死刑犯朱俊仁被枪决后死不去的情节,在时序上其实是故事绕了一大圈后才发生。起点是由曾为乩童、外号「小虫 」的警官罗蛰参与调查一起豪门命案开始。上市公司董事长林添财连同自己父亲和儿子三个人在一晚内心肌梗塞身亡(后来确定是遭毒杀)。地点在「林家四层楼,我们视为大栋的密室」(警方说)里。四个嫌疑人分别是:1. 家中居住的印度尼西亚帮佣。除非像电影《锋回路转》(Knives Out)那样的案件,否则可以排除嫌疑。2. 遭林添财家暴的太太林吴琼芬,也是身材丰满风韵独存的美魔女,时时在有意无意间色诱小虫。3. 被林添财侵犯的继女林家珍,也是林吴琼芬的亲生女儿。她剃了光头被侦讯时说话有一句没一句甚至很带呛的说话方式,散发浓烈怪咖味。4. 林添财旗下生化公司的研究员朱俊仁,懂得下毒,虽然没有动机,但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会被被枪决也死不去。比起张国立前作《废业侦探》里嘴贱的马罗,这回的主角小虫是被长官用粗言秽语骂到狗血淋头的「两线三星的台北市刑大警官」,他让我想起《007首部曲:皇家夜总会》(Casino Royale)里的詹姆士.庞德(James Bond),虽然在江湖打滚多时但仍然不上道也不够老练,所以打嘴炮和大开黄腔的责任统统落在围绕他的同僚身上。故事主戏就是看在女人面前尤其弱势的小虫和两位行事作风各走极端的母女周旋周璇,怎样被她们耍得团团转并从中找出真相。即使小虫是主角,但林家珍更像本书的灵魂人物。她说话没遮拦,和小虫的正经八百形成强烈对比。他们之间互动方式的变化,从头到尾牵动我们的情绪。如果朱俊仁被成功送上西天,案件就可以结束,可是他从鬼门关回来。幸存者不但不保持沉默,而且采取难以预料的行动。这是个爱到极致的故事,也是个恨到极致的故事,令我们对真相爱恨交缠。直视真相比找出真相困难,也需要更大勇气。即使找出真相并不等于翻案,也不会动摇国本,但足以一个人的世界全面崩溃,把他从天堂摔落地狱,就像在老电影《黑客任务》(The Matrix)里,Neo宁愿放弃代表美丽监狱的蓝色药丸而选择红色药丸,回到残酷的真实世界。小说刻意营造的轻松气氛令真相显得格外沉重,也令人掩卷再三。本文作者|谭剑曾任程序设计、系统分析、项目管理等工作。台湾推理作家协会国际会员。着有科幻小说《人形软件》和《黑夜旋律》及以台南为背景的奇幻侦探《猫语人》系列。好奇如鲨鱼。喜欢旅行、动物和大自然。与家人和一只爱撒娇的狗住在西太平洋一个小岛上。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