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視.麻將.那個女人,存在與不存在的縫隙間──冬陽評《私人間諜》
沒經歷過的事件,或許會視其為不可思議、光怪陸離;曾經歷過的時代,可能需要翻箱倒櫃那稱作記憶的倉房,時而點頭認同時而歪頭思索──張國立新作《私人間諜》考驗著中年以上讀者親炙的回憶,對照著年輕讀者自書冊獲悉以為的歷史。「記憶」是狀態的描述,不論做動詞或名詞用,強調的是當下的情境,宛如快門喀嚓留存的紀錄;「回憶」則是在時間之河逆流回溯,需先找到那個明確的錨點,讓現在的自己重新感受、理解那已然殘缺的印象;「歷史」則是他者個人或集體的陳述,存在明確的意識形態以及論述脈絡。小說家不是歷史學者,寫出來的作品也不是個人回憶錄,而是在時空中流動跳躍、建立人物與事件,展現獨有的敘事主題。《私人間諜》張國立著出版日期:2022/3/16《私人間諜》一書設立了四個時間點:民國六十到六十一年,六十四到六十五年,七十二年,九十七年。六十四到六十五年的敘事是最清晰多彩的,高中畢業先當完兵、退伍後經歷聯考洗禮、進入天主教大學就讀日文系的石曦明,以第一人稱視角陳述由一場場麻將賽堆砌而成的大四生活。絕倫超人的記憶力有助於在一百四十四張牌搭建起的戰場廝殺存活(即便運氣左右了七成勝敗),能考上分發到這個校系也是這項能力使然(還真有人把整本英文字典背起來),但每個人繳交五百元報名費、不清楚背後支持者是誰以及冠軍獎金多寡的博弈賽事,反而是印象最深、目標最明確、占據核心的記憶。人腦的資訊存取不是3C產品的精準讀寫,會排他、不成比例的放大、產生看似莫名實有邏輯的串接──泛起漣漪的投石原點是麻將大賽,而且是綽號「螞蟻」的石曦明參與其中的麻將大賽。這個窮出名堂的傢伙在不同的宿舍間流轉,放牧人生般逐床位而居,若不是他人緣好、牌桌上的德性氣勢信念足以服人,否則黨員身分早為他貼上職業學生標籤。執著賽事到學業荒廢、感情難以為繼,不是因為賭鬼性情作祟、窮鬼力求翻身,更早之前暴力父親施加的種種養成他的反叛束縛、他的渴望獨立,深烙在他的腦子並且塑造出他的性格。記憶是很囉唆糾纏的,不是不去想就不記得、不肯定就不存在,沒法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這石曦明在十八九歲當兵的時候就遭遇到了。民國六十到六十一年,聯考失利的他先入伍,身家調查一看不得了,父親那說不上彪炳的軍中經歷讓他輾轉進了憲指部調查組,多了個照料他的警總保安處副處長,免去寒冬中軍服內襯塞兩天份報紙站凍得像冰棒的衛哨,只需手持NikonF相機監視對窗的歸國學人在家動靜,基本上就是數饅頭過日子眼巴巴地等退伍。代號拐兩的石曦明稱不上盡忠職守,該做的事情還是不能少,尤其當那漂亮的女人出現在公寓窗台前抽菸時,相機快門順勢按下,工作日誌老實寫下。可是就這麼怪,女人的漂亮是讓人回想不起來的漂亮,幾次拍照又都拍不出清晰的人影,副處長緊迫盯人地問到他懷疑眼睛懷疑人生。更麻煩的是,在那個時代,你的記憶不是你的記憶,是上級的、是黨國的、是機密存檔的、是事涉國家安全個人忠誠的,是會讓一個歸國學人因此身陷醜聞而得遠走他鄉的。問題是,他對那個女人的記憶沒法說頭昏了記錯了,只是欠一張決定性的照片,欠缺一個可以順藤摸瓜查出姓甚名誰、得以寫進報告結案歸檔的句點。於是這個記憶就賴著不走了,幾個人也就黏住他的人生不放了,石曦明成了用化名簽單據拿國家錢、為一個需要自己眼線人馬的傢伙當起他的私人間諜。記憶是會被質疑、扭曲的,可以先射箭再畫靶般修改創造,而且在不自覺中進行。民國七十二年,去美國念西洋比較文學的石曦明接受國內大學的短期約聘回台了,而且還租下當年監控的歸國學人生活的屋宅住了進去。十多年前的那場監視行動還沒結束,記憶彷彿是個只有石曦明看得見的幽魂,他想細細尋覓,想確認那個女人是不是真的存在。然而對副處長而言,監視行動則是重新開啟,雖然住客同樣是吸了洋墨水、思想極可能出了偏差的歸國學人,但社會的氣氛變了、工作任務也不一樣了,只是他萬不同意(也無法理解)自己布的鍵、自己的細胞、自己的間諜不受控,不容許世界以他不同意的方式運作。副處長化身為偵探,毫不低調地找來石曦明的友人、家人逐一盤問,關於石曦明的一切似乎因此慢慢澄澈清明起來──對讀者來說是如此,但偵探反而益發焦慮不安。他想要尋求他應該完整掌握的答案,想要追捕且教訓這個本為他用、不該脫離控制的間諜,甚至想徹查那個到底存不存在的女人……記憶是會被再詮釋的,透過回顧爬梳找到不同的解讀方式,也找到新的對應姿態。記憶是會拿來比對的,個人與群體相比、現在與過去相比,主觀遠強過客觀。記憶不見得是往昔刻下的痕跡而已,也許換了人物、變了時空,再現時讓人有種既視感Déjàvu。記憶也會透過小說家穿梭在真實的人生經歷(自身或他者的交錯混合)與虛構的文字書寫,鑲嵌在存在與不存在的縫隙間放射耀眼的光芒。《私人間諜》有受限於記憶的戒慎、也有跳脫出記憶的豁達,在監視行動、麻將大賽、那個女人之間附身呢喃,乍看彷彿記錄下一段時代剪影,也像極了一場除魅之旅。本文作者冬陽社團法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央廣《名偵探科普男》、復興電台《故事與它們的產地》節目主持人。長期撰寫推理小說導讀、解說、評論與推薦。編輯工作資歷17年,曾任城邦出版集團馬可孛羅文化副總編輯。歡迎搜尋臉書關注「冬陽一直推」。
+ More
他們不再青春,畢業前殘酷長大──冬陽評楊鐵銘《借刀殺人中學》
中文世界裡,「借刀殺人」可不是具正面意義的用詞。它出現在依據《易經》編寫的兵法《三十六計》中第三計:「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後來引申為假借他人之手謀害自己欲除之後快的對象,算計之重、城府之深,光看這四個字就讓人感到黑幕重重。「這裡的每個人,都在借刀殺人。他們,也都是另一個人的棋子。」鏡文學出版,第二屆百萬影視小說大獎評審獎作品《借刀殺人中學》的書腰文案,準確描繪了既是主題也是賣點、整部作品的書寫梗概。《借刀殺人中學》楊鐵銘著出版日期:2021/12/10故事的時空背景是2008年的澳門,彼時已超越美國拉斯維加斯成為世界第一大賭城,行業之興盛連帶影響當地年輕人的升學就業傾向,有三分之一的高中生選擇畢業後直接進賭場工作。台灣媒體前陣子才揭穿有大學打著建教合作習得技能的名號招攬外籍生入學,實際上超時工作、犧牲受教權而遭不當剝削勞力的醜聞,《借刀殺人中學》裡的聖德學校是否也在做這個見不得人的勾當?小說一開始的角色塑造與情節開展倒是相當青春洋溢,四位高三生要角之間的互動、校園生活的描寫宛如陽光般燦爛,偶爾的煩惱與爭執是不意蔽日的浮雲,耳語和祕密不過是這丁點大的圈子裡免不了的日常。但作者早早拋出不尋常的情事,像是好打抱不平、留級一年的張儒行,他的父親過去因積欠賭債而跳樓輕生一案,很可能是被聖德學校現任校長盧高勤所害;打扮時髦亮麗、被師長緊盯服儀的梁珮雯,放學後從事援交行為遭主任屈又石察覺,不料他竟想在背後染指操控,逼迫學生持續提供性服務並從中牟取金錢利益;轉學生楊思淮看似不理解新學校的種種內情,試圖和同學們親近交好,可是張儒行父親的死亡之謎就是他私下透露,並且慫恿儒行和他的同班女友黎莉一塊扳倒校長……《借刀殺人中學》一書明顯依循犯罪懸疑類型架構,但不走案件發生、展開偵查的慣常套路,而是在看似平靜清新的學生世界埋設一連串誘騙陷阱,遂行圖謀者的「借刀殺人」。從小的框架來看,角色之間積累的怨懟仇恨進而相互威脅利誘,各懷鬼胎的盤算牽一髮動全身,適切地營造情節高潮起伏;放大整部作品的視野,出生上海、小學時移居澳門、大學在台灣攻讀電影的作者楊鐵銘,則是有意識地將他所認識理解的澳門、感受認知的兩岸三地樣貌及價值觀,傾注在採三幕劇形式構成的作品裡,帶有一定程度的寫實和批判性格,同時也兼顧大眾娛樂性。角色的年紀是關鍵,懷抱青少年的懵懂踏入社會,在原以為對抗反擊的過程中逐漸成為自己討厭的模樣。復仇豈是一場能奢望全身而退的遊戲?算計不成的失控、猶疑造成的懊悔,需付出的高昂代價早已遠超出預期。那麼,大環境的變化是否也是如此?這只是一樁發生在虛構校園中的故事嗎?我似乎在文字之間讀到作者的叩問。大獎評審之一,時報出版副總編輯暨影評人嘉世強如此評價《借刀殺人中學》:「一個有良好劇本觀念發展出來的小說。」我極為同意這句讚美鼓勵的話語,卻也認為這句話同時點出了作品存在的缺陷(特別聲明,這是我個人的借用與詮釋,絕非嘉副總編的意思)。故事劇情是具高張力的,人物也立體有個性,從影視開發的角度來看確實夠水準,然而文字細膩度尚有成長空間,過快推進而略顯急躁的節奏若能用吸氣吐息的餘裕去平衡會更好,設局布線上偶有先射箭再畫靶的刻意不自然……這些是雞蛋裡挑骨頭的無理苛求嗎?不,必須說這是我對作者的期待,盼望他早日甩脫初出茅廬的青澀,交出下一部更為亮麗的精采作品。本文作者冬陽社團法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央廣「名偵探科普男」、復興電台「偵探推理俱樂部」節目主持人。長期撰寫推理小說導讀、解說、評論與推薦。編輯工作資歷17年,曾任城邦出版集團馬可孛羅文化副總編輯。歡迎搜尋臉書關注「冬陽一直推」。
+ More
冬陽評《滯留結界的無辜者》:穿越陰陽結界,也跨過類型與媒材界限之作
西方科幻小說黃金時期三巨頭之一的以撒.艾西莫夫,以創建「機器人學三大法則」聞名。當時,艾西莫夫先在1939年動筆的短篇〈小機〉中著手勾勒對機器人故事的諸多想像(包括補足他覺得前人寫得「不夠好」的部分),並與《震撼科幻小說》雜誌主編坎伯接續討論起主宰機器人行為的理路,之後於1942年3月發表短篇〈轉圈圈〉,正式確立了三大法則內容,就此發展出機器人及基地兩大格局磅礡又膾炙人口的系列,令日後想寫機器人故事的各路創作者莫不以此為根基,持續挖掘探索、開枝散葉,拓展出壯闊的類型書寫版圖──之所以會提到這位蘇俄出生、擁有生化博士學位、寫作範圍幾乎涵蓋杜威十進位圖書分類(只缺哲學類)的奇才,全是因為《滯留結界的無辜者》一書開場,「結界概論課」講師吳可翰洋洋灑灑羅列的十二點說明,不禁讓我想起這位大眾小說巨匠。《滯留結界的無辜者》天地無限著出版日期:2021/3/26兩相對照,機器人法則僅有言簡意賅的78字(依貓頭鷹出版社中譯文字計),結界概論十二點的743字顯然繁複得多。細究其原因,機器人法則規範的人形機器即便早在神話傳說中就已出現,但真正進入人類社會引發廣泛討論,掀起諸多好奇、想像、研究乃至恐懼的時間點,其實非常晚近。然而,結界概論十二點所觸及的死後世界會是如何、該怎樣安好無恙地進出並帶回資訊加以解讀等等,肯定不是近當代才蓬勃興起。從宗教民俗到醫療科學,一路回顧千百年全人類積累的歷史文明,已有太多或寫實或虛構的陳述試圖描繪解釋,五花八門不可勝數。我想,在天地無限最新付梓的長篇小說中,並不是企圖建構艾西莫夫那以簡馭繁的宏大世界觀,反倒是以歸納收束的方式畫出一個明顯受限的框架,界定了「靈體、輪迴系統、結界、陽道、節點、遺憾機關、擬像化物體」等名詞的含義,從而去談一個很「犯罪推理」的主題:動機。犯罪推理小說中最典型的動機,是「為何採取這般殘酷犯行」的起心動念。早在強調詭計圈套的時期,這種念頭是不怎麼重要的,無須大篇幅交代,只消寥寥數字為一時衝動或策畫已久的凶行提出合乎常理的說法即可,這往往不脫為情愛為錢財為仇恨的七情六慾,敘事重點該擺放在如何破解智慧犯罪的公平挑戰感。當創作範圍擴大後,「犯念如何成形」逐步成為小說家花費筆墨的大塊段落,故事的「複雜性」不再侷限於離奇難解的謀殺巧藝,而是要徹底地反映社會現實、生命曲折與人性幽微。況且這樣的動機還是動態的、累加的、呈網絡狀蔓延開來的,不似過往猶如電器開關一扳就啟動的,並且慢慢從既有的類型格局漫溢擴散出去,讓人讀來有股「好像沒那麼推理」的感覺──這在《滯留結界的無辜者》就能清楚看見,還連帶將動機給機關化了。「結界的範圍會隨著靈體的靈力增長,而逐漸向外擴張。向外擴張需有節點支撐。節點需用特殊裝置固定,該裝置與靈體生前的遺憾有關,統稱為『遺憾機關』。」、「要釋放靈體需先破壞結界,破壞結界必須先破壞各個節點,各節點又以遺憾機關固定,所以能否破解遺憾機關成了關鍵。必須從靈體生前經歷來尋找破解線索。」,結界概論十二點中的第九、第十點,先行提示了後續劇情擴展的至要環節:想救出滯留結界的隊員趙薇芝的靈魂,除了必須先解開「遺留陽間軀體內的靈魂X是誰」這個謎團,還要找出結界裡頭被趙薇芝設下的遺憾機關的解鑰為何。這是留在人世的「無憾小隊」剩餘成員、以及後來加入的待救者男友衛懷共同面臨的限時難關,多年前發生在萊茵天廈2C402室的命案真相(及其衍生的案外案)與薇芝的成長經歷是唯二線索,得用偵探推理的手法予以迎擊突破。在這條主線之外,還有一個要角亦存在耐人尋味的行事動機,那就是開設結界概論課的講師、別仙樓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可翰。他以「科學方法驅鬼」的姿態引領我們先是同意鬼神的存在,接下來相信能藉由科學技術取代多數人直覺尋求的民俗信仰,得到更為妥善完滿的結果。明明科學驅鬼尚有許多不確定性及危險性(小說裡的說法),為何吳可翰依然如此堅持?甚至在導致助手涉險、命在旦夕的情況下仍不聽勸?這條伏筆副線既是帶動後續故事轉折的重要安排,也相當自然流暢地帶領讀者穿過了隔開靈異與現實、超自然與邏輯理性的那道界限。大抵來說,現實與邏輯理性這個陣營是默許靈異與超自然力量存在的,但不願被其解釋與干擾,因為那隱隱散發落後與不文明的氣息(我們常簡單以「迷信」二字稱之),而邏輯理性更樂意反過來證實靈異與超自然是不存在於現實中的,推理小說的發軔便具備部分這種性格。你我可以視靈異與超自然為茶餘飯後的談資、刺激娛樂的消遣,或者試膽大會般的挑戰、退無可退的姑且一試。然而在天地無限的筆下,揉合了上述各種情境情緒,他無意軟性調和也不硬性撞破,而是以情感做為動力穿梭挪移──親子血脈的牽掛、前世今生的羈絆、冤親恩仇的糾葛,密密疊加在事件之上,豐富熱絡了作品的精采度。而這樣的通透性,還傳達了意欲從文字躍遷至影像的強烈企圖,分部分節的架構拉出穩定前行的節奏,深具畫面感的敘事讓人物的性格、空間的方位、行動的俐落等,在閱讀者的腦海裡不費力地清楚投射,還能依稀感受到瞬間奪去體熱的低溫、將自己狠狠吞噬的絲縷黑氣,以及那一朵朵費勁纏繞的戈耳狄俄斯之結云云。這讓我再次想起了艾西莫夫,用簡單法則構建雄偉機器人世界的背後,是出自對人類世界的觀察與探究。在我看來,天地無限的《滯留結界的無辜者》亦具異曲同工,嫻熟又輕巧地串接懸疑推理和靈異民俗,不落俗套自成一格,也是深諳人性人情的成熟書寫、水準之上的發揮了。本文作者冬陽社團法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央廣「名偵探科普男」節目主持人,長期撰寫推理小說導讀、解說、評論與推薦。編輯工作資歷17年,曾任城邦出版集團馬可孛羅文化副總編輯。歡迎搜尋臉書關注「冬陽一直推」。
+ More
客服時間:週一 ~ 週五10:00 - 18:00(國定假日除外)
客服電話:02-6633-3529
客服信箱:mf.service@mirrorfiction.com
© 2024 鏡文學 Mirror Fic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鏡文學 App
好故事從這裡開始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