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好聽特別企劃】殺了一個人之後-鏡文學

【鏡好聽特別企劃】殺了一個人之後
文|鏡好聽 2020-07-01


鏡好聽《殺了一個人之後》特輯,收錄鏡週刊文化組採訪主任胡慕情深入探究2019年台鐵殺警案的調查報導、鏡週刊文化組記者呂苡榕親身探訪並完成的監獄權益專題、鏡週刊人物組記者陳昌遠採訪死刑辯護人黃致豪律師、以及小燈泡媽媽王婉諭的側寫;為延伸不同的思維,我們加入了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戴伸峰教授的課題,從犯罪心理學的角度討論犯罪與人和社會之間的關係。


窺見惡的內幕,《殺了一個人之後》期望透過不同的觀點,在回顧台灣社會經歷重大犯罪案件時,能嘗試找到未來彼此理解的可能,以及走出一條讓憾事不再發生的道路。




繪圖/ 鍾以涵


胡慕情:「我們真的這麼無能為力嗎?」

2019年7月,一名叫鄭再由的中年男子,因逃票跟列車長起爭執,年輕的鐵路警察前來支援,卻被情緒失控的他刺殺身亡。

一審判決,鄭再由因被診斷思覺失調症,獲判無罪,引發社會不滿,再度湧現是否裝病的討論。


過去幾年發生的隨機殺人案,不乏思覺失調患者,比如湯姆熊殺童案、小燈泡案,但這幾起案件都沒有因疾病而被判無罪。

鄭再由殺了象徵社會安全的警察,在審判情理法與龐大社會壓力下,究竟法官依據什麼標準認定無罪呢?在這背後又有什麼故事?


鏡週刊文化組採訪主任胡慕情,從台鐵殺警案的調查脈絡,探討社會對於「惡」這件事的看法。並試圖在報導中提問:把他們關起來,然後呢?


血是怎麼冷卻的 E02|兇手無罪判決的背後——談台鐵殺警案

鏡好聽專輯連結:https://mirrorvoice.pse.is/SP4RM

鏡週刊報導連結: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whatelse-but-incarceration-nation/







繪圖/ 鍾以涵


呂苡榕:「監獄裡面,到底發生什麼事?」

2015年高雄大寮監獄發生 6 名囚犯狹持典獄長14小時的重大事件。當時囚犯們對外提出了幾大訴求,包括抗議現有保外就醫制度嚴苛難以符合條件、內部生活環境需大幅改善,以及作業金太低等。戲劇性的是,六名囚犯最終選擇自殺身亡,這件事只留下一陣譁然,隨著時間推移而少有人討論。


這個事件,引起鏡週刊文化組記者呂苡榕的關注。2019年她開始進行監獄權益的調查採訪,訪問不少受刑人與監獄管理員,了解監獄生活狀況,包括有些監獄還在用地下水洗澡,在不通風雨潮溼環境中,容易因為不佳水質導致大規模感染等。當時的採訪內容,因篇幅限制並未完全放進文字稿內;這一次呂苡榕將透過鏡好聽,分享這些遺珠之憾,同時邀請曾在監獄服務的A社工一起對談。


記者今天不寫稿 E06|是監獄?還是人造地獄?——文化組監獄權益專題

鏡好聽專輯連結:https://mirrorvoice.pse.is/Q7JW3

鏡週刊報導連結: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90926cul001/







繪圖/ 鍾以涵


陳昌遠:「我們大多數人沒打算去剝開那個洋蔥,而決定把它丟到垃圾桶裡面。」

這幾年許多震驚台灣社會的重大刑案,例如北投文化國小隨機殺人案,內湖小燈泡隨機殺人案,以及華山大草原分屍案等,黃致豪都擔任被告的辯護律師,他也是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主角之一王赦律師的原型人物。

黃致豪曾質問鄭捷:「你行兇的感覺是什麼?」他回答:「就像在半空中看著自己在捷運上隨機殺人。」擁有心理學背景的黃致豪認為,這其實跟過去重大犯罪者在殺人過程很像,加害者會把自己抽離到另外一個視角‧‧‧‧‧‧。

本集邀請到鏡週刊人物組記者陳昌遠,分享〈死刑辯護人黃致豪〉專題。採訪過程中,記者陳昌遠原本抱持著與一般大眾無異的恐懼,認為應該嚴懲加害人;而在這價值觀衝突中,他又是如何與受訪者黃致豪擦出火花?


鏡相人間 E10|我們與惡的距離 鄭捷辯護律師的告白——談黃致豪

鏡好聽專輯連結:https://mirrorvoice.pse.is/RJ73U

鏡週刊報導連結: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0910pol001/







繪圖/ 鍾以涵


陳昌遠:「為什麼妳可以在這種情況下,用那種理性和充滿感情的方式去談這件事?」

「突然間,她的大女兒準備去上廁所,到了路口卻停下來,她就讓大女兒自己走進教學大樓。」

「我當下就想說,你的女兒曾經在路上被人用刀把頭砍下,你為什麼不感到恐懼?不去關心不去保護自己的女兒,通常你會有一個保護慾至少要跟到廁所前‧‧‧‧‧‧。」


鏡週刊人物組記者陳昌遠,曾採訪小燈泡的媽媽王婉諭。事件發生後,她沒有一般人想像的崩潰哭喊、憤怒指責,這讓她被稱為「非典型受害者」。透過陳昌遠的採訪,我們有機會深入理解小燈泡媽媽真正想要說的是什麼?她為什麼要這麼說?又是什麼樣的養成背景使得她會說出這些話?


鏡相人間 E01|她選擇了不在鏡頭前崩潰 — 談小燈泡媽媽

鏡好聽專輯連結:https://mirrorvoice.pse.is/TDQCR

鏡週刊報導連結: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0419pol001/







繪圖/ 鍾以涵


戴伸峰教授:「你認為犯罪人跟一般人從媽媽肚子裡出生,那一瞬間,是否是一樣的?」

什麼叫犯罪人,什麼叫一般人,怎樣是「一樣」。你認為犯罪人跟一般人從媽媽肚子裡出生,那一瞬間,是否是一樣的?

這個節目要來談論「犯罪」究竟是什麼?犯罪心理學又是如何研究犯罪與人和社會之間的關係?

只要嚴懲就會抑制犯罪?反社會人格究竟是先天形成還是後天養成的?這些議題與故事,都在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戴伸峰主持的《犯罪心理學大解析》系列節目中。


犯罪心理學大解析 S01E03|犯罪是先天還是後天? 犯罪學之父龍布羅梭的天生犯罪人論

鏡好聽專輯連結:https://mirrorvoice.pse.is/SPWHF






戴伸峰教授:「如果你今天真的想要殺掉一個人,你有哪些理由做這些極端的事情呢?」

早期台灣的殺人案有三分之二跟情感衝突有關,剩下三分之一才是財殺或仇殺,加害者和被害者之間通常會有一定的人際經驗。但本集討論加害者和被害者完全不認識的前提下,無差別殺人或是隨機殺人的情況,也就是所謂的陌生者間重大犯罪。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戴伸峰,從心理學與社會學角度,剖析國內外近幾起無差別殺人案。


心理學好好玩 S02E10|當「冤有頭債有主」不再是定律 從犯罪心理學談陌生者間重大犯罪

鏡好聽專輯連結:https://mirrorvoice.pse.is/Q34G4




🚩鏡好聽官網:https://voice.mirrorfiction.com/

🚩鏡好聽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鏡好聽 IG:http://bit.ly/2RGcRd2

🚩鏡好聽客服信箱: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