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死地而后生─ 卢郁佳评《贤妻良母失败记》-鏡文學

置之死地而后生─ 卢郁佳评《贤妻良母失败记》
文|卢郁佳 2020-02-18

一年前在KTV遇到作者陈玉梅。幽暗大包厢坐满十多个同事朋友,屏幕迷艳光影投在每个人脸上身上变幻不定。


动力火车乐团MV中,两个迷茫忧郁的沧桑男子,披散长发咬牙切齿弹着吉他,歌词中有一种无奈的温柔:男人得知被甩,同居女友要走还继续撒娇讨拍,哭着不肯走。男人无怨无悔照顾她情绪,最后抱一下闻闻她的长发,提醒她再不走天要亮啦。我错愕,搞不懂歌词中的女人是要走还是不走,她到底要什么。如果男人正色要求「既然不想走,那妳就跟外面那男的分手留下来」,不知女人会不会打个冷颤,醒来自动拎起行李箱上Uber 头也不回离开。但这男人就是不会说破,这女人也不会行动,在残暴中存在着只有两人才知道的信任安全网。


《贤妻良母失败记》

陈玉梅 着

出版日期:2020/2/7


这两人一定分过几次了,分完一阵子就痛苦想复合,复合一阵子就痛苦想分手。复合后问题毫无改善,也早知分手后痛苦不会断根,以致对分手的缠绵仪式流程默契于心。他俩面前展开的是一条荆棘长路,尖刺嵌进了脚底拔不出来,皮肤黏着干涸的黑血,伤痕累累,苦路不见尽头。我以为分手就算谷底、停损就没事了,但他俩的痛苦还没完,故事不会结束。包厢沙发角落挤着个青年,把自己藏在大胡子大外套里,却把这首歌掏心掏肺唱完了。


那情绪像一阵冰风吹透我脚底,回神只好猛嗑桌上的冷盘猪脚、喝胖大海热 茶压惊。我挫赛。KTV真是兵凶战危,天使纵有双翼,也不敢涉足如此险地。 


陈玉梅说在写书,采访几位女性写她们的故事,写得很难受。这些故事,一般人可能一开始接触就想逃,因为当事人沉浸在自己的情绪太深,难以自拔,她旁观也不赞同。但后来她接纳了这就是当事人必经的过程。陈玉梅当时写的,就是这本《贤妻良母失败记》。




书中的七桩婚恋生命史,表面常见,骨子里凶险无比。每位受访者都是幸存者,透过层层迷雾去捕捉自己飘忽的痛苦。那总是隐埋在「我这样已经很好了」、「我很感恩」、「我现在过得很好很快乐」的背后,遭遇过多少次羞耻自责和合理化的交互攻防。能够说出来,是多么艰难。能够写下来,是多么艰难。


资深人物记者陈玉梅,是一位将跑新闻当成做社运的可敬先行者。在主流报章杂志一面歌颂企业家、名流成功与富裕,一面窥探艺人劈腿、外遇、婚变作为补偿的世界里,她为《苹果日报》采访了公娼、跨性别人士、街友等的边缘困境,在报上揭露社会牺牲了哪些族群来成就浮华权势。当年做这些报导并不讨好,往往被视为猎奇,热血记者们还常因遭受意想不到的内外反弹,而身心俱疲萌念放弃。


陈玉梅没有沉默以对。《贤妻良母失败记》透过七位坚毅女性的人生抉择,探讨贤妻良母价值标准潜移默化的宰制。读这书需要非常慢,读完奇峰突起的戏剧化情节,再回头从平实行文的字里行间读夹缝文章,未明言的矛盾挣扎,难以启齿的奢望,在字面以下等读者打捞、端详。


贤妻良母的标准是什么?主要是配合父母、丈夫与婆家的一切要求,并在丈夫失能时积极补位,替丈夫擦屁股收拾残局,谦卑再谦卑,原谅再原谅。


何谓公平,是以满足丈夫的利益来界定的。如果主妇要求家务有给,丈夫得付薪水给她,那么贤妻良母会觉得这位妻子太爱钱,这样对关系没有帮助。如果丈夫下命令,妻子反抗,那么贤妻良母会觉得这位妻子太霸道太凶,男人不喜欢,这样没有好下场。贤妻良母知道该配合丈夫,因为知道丈夫不会配合贤妻良母。既然估计自己没有赢面,那么她不想制造冲突,落得大家难看。既然只要自己让步就没事,那么她就愿意尽力配合。如果丈夫外遇不道歉,那么她会主动道歉。如果丈夫不原谅她离婚,那么她会主动原谅丈夫。只要结果能关系和谐,她不计较单方面付出一切。


如果贤妻良母的道德标准她不认同,「标准」只能靠着人多势众威吓她,而她可以像男人那样阳奉阴违,那么她终究会逃亡,这些标准无法偷走她的人生。然而有时她衷心相信贤妻良母之道,无论过程有多艰苦,终能换取幸福。即使到头来不知道事情怎会出了错,那么也是自己做得不够完美,至少努力过,心安理得。


贤妻良母是一种民族宗教,因应解释为奴的苦难需求而生,把痛苦包装为公平的惩罚和考验,所以再多的失败实验都无法证实错误。书中每一对伴侣的冲突,都像动力火车乐团MV那样隐含着多重真相。


贤妻良母观点的问题是,它封印了女人内心某些重要的真相层面,斥责它没有资格说话,以致问题循环无解。




有时贤妻良母像是一种乐观开朗性善论的人本主义,基于已经结盟而要求自己信任对方,以共同体内部「自己人」的慷慨好客,放弃权衡得失,在亲密关系中付出而不求回报。放眼长远的互惠平衡,而在每个当下对伴侣不设防,开放予取予求,无条件地接纳。


人们相处要求公平,哲学家汉纳.鄂兰(Hannah Arendt)说,但友谊当中不需要公平。如果超商店员少找一块钱,我们可能不接受,但同时我们却愿意请朋友吃饭。这种有条件的同理和开放,也是人类重要的生存机制,只是被系统化地滥用了。当女人落入亲密关系的霸权陷阱,却阻止自己意识到真相,阻止自己表达不满,她的付出煞不了车、回不了头时;性别平等就被发明出来因应冲突,宣布战争状态,树立界线,保卫界线。


贤妻良母角色之所以能延续,确实有其功能:维持和谐、信任,坚持和平,避免丈夫感到受攻击,敌意防卫、语带讥刺、抗拒沟通。然而,即使丈夫心情很好,仍照样不可沟通时,那么,当个贤妻良母所为何来?


贤妻良母所满足的传统功能,正是制度所匮缺的:双方源于自尊自信的安全感,相信关系并非零和游戏。如果只有女人单方面相信和平、坚持非暴力,那注定只有牺牲,而无法成就和平。所以贤妻良母路线像航天飞机的燃料舱,过了初始阶段就该抛弃,冲破云层闯入更高更深远之处。女人必须犯错,必须犯罪,必须去做过去自己眼中不够好的自己。可能在星云深处也有和平,但那却是在起始点所无法想象的和平。


真实的和平,要通过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挑战,需要整个村庄一起促成。


需要政府和小区支持母职,需要阶级分配的公平正义,需要对女人友善的媒体文化。女人「超越」贤妻良母的成长,往往被外人看成「负」贤妻良母,因为「做得不够完美」而导致婚姻失败、人生污点。歧视、羞耻、污名会二次孤立受伤的女人,恐吓她们不敢轻言放弃婚姻。而女人之间的深度理解和支持,是当事人生活质量的保障。


《贤妻良母失败记》功在打破高墙,建立连结,让女人理解女人,倡议团结,阻止分化。如果回家过年遇到长辈逼婚,或劝妳不该离婚,那么送她一本。这七位受访女性和作者,手牵手围在身边保护妳。她们会把敌人缴械,变成盟友,把爱恨矛盾起伏交织激烈的情绪荆棘险境,变成妳展翼飞翔的起点。



本文作者


卢郁佳 

曾任《自由时报》主编、台北之音电台主持人、《Premiere首映》杂志总编辑、《明日报》主编、《苹果日报》主编、金石堂书店营销总监,现全职写作。曾获《联合报》等文学奖,着有《帽田雪人》《爱比死更冷》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