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吃飽喝足,把手機鎖進箱子裡,倒數計時兩小時,規定自己坐在書桌前,寫三百字也好——記得告訴自己很棒!然後回到三次元,去工作。這樣的一天,重複一年,就有了十萬字。重複十餘年,我們有了四絃。
鏡文學創立以來積極陪伴作者成長,近日舉辦「小說家的靈感萬事屋」系列講座,邀請四位長期合作的作家,從不同面向分享自身寫作之道。打頭陣的鏡文學作家四絃和與談編輯林芳瑀都是「I」型人,笑說等下講完要去收驚。
從BL、都會愛情寫到社會寫實與懸疑推理,年約40的四絃另有正職工作,但已出版十來本著作,過著「小說家的雙面生活」。目前站上共有18部作品,包括挑戰母愛天性論、引發熱烈回響的代表作《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以及探討新型態婚姻、正進行影視化的《我與我的閨密老公》。
對生活發生的事有感,靈感會撞上來
身為I人,四絃不是田調採訪型的作者,一次為確認結婚手續細節打電話給戶政事務所,就出了一身汗。這等內向人格,下筆可不手軟,《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精心安排第一人稱視角切換,縝密串起四個母親(也是女兒)的輪迴悲劇,直戳痛處。
「凡殺不死你的便成為作品,」四絃表示,「靈感會來撞上你,尤其是在做寫作以外的事情時。」
例如,在講座之前,四絃先在便利商店坐,聽到一旁大學生聊到這學期比較認真上課,竟被當掉,上學期只出席7堂課反而沒事。「我覺得很有趣,她在乎的是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可是明明上學期就應該被當掉吧?」
又如在臉書滑到有女子決定和充氣娃娃成為終身伴侶的趣聞、等公車時的突發奇想等等,生活中總有顛覆認知的時刻「撞上來」,她便把這些素材收納到只有自己的Line群組中。
追根究柢,是「以前認知的事,我漸漸不再認同。」
戀愛、結婚、生育,人的一生好像擺脫不了「必經之路」,「不是問工作、就是催婚,到了40歲還單身,看起來好像沒希望了,就問『啊你要買房了嗎?』」什麼年齡要做什麼事,社會恐嚇我們,不允許有人岔出去,「我想用故事,幫人走出別的路。人生的困難不見得能解決,但在故事裡,可以不計代價地試試看。」
《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來自過世的朋友,一生追求母親的認可而不可得,使四絃反思,唯有認知母愛並非無條件犧牲,才能斷開悲劇迴圈;《我與我的閨密老公》則是同婚通過,引她思索:結了婚難道事情就解決了嗎?讓她寫出直女與男同志結婚,成為彼此選擇的家人,而現實中也確有其人。
「生活會來接近你,」她下結論。
「廢渣」也能上手!土法煉鋼寫作術
善於從日常生活採集靈感,隨時打開感官,對社會百態有敏銳觀察與省思,但驚人產量不在靈光乍現,而在沒有放棄的每一天。
四絃分享,寫作之路有三階段,「一開始天馬行空,寫什麼都很快樂;再來,你會想知道為什麼,去看看大師都怎麼做,翻遍各種書籍,想尋找一個模式;但最終,你還是要坐下來面對自己,每天三百字地寫。」
在家寫作總是有很多誘惑,「只是想倒杯水,一回神已經吃起蛋糕,」她強調,務必先吃飽喝足,不給自己偷懶的藉口,並且「網路、手機是創作殺手,一定要剷除!」自知容易分心,她上網買能定時的盒子,把手機鎖進去,時間未到打不開,強迫自己每天早上專心寫作兩小時,再去上班。「很多人會深夜寫,但我下班回家就只想耍廢。」
編輯林芳瑀問是否有過想放棄的時刻?四絃直白回答:「無時無刻。每次都想乾脆關掉Word檔好了。沒人阻止你,因為也沒人鼓勵你。你只能想盡辦法鼓勵自己,洗腦自己一定可以。」
十幾年來,四絃沒有一部作品是順暢到底毫無瓶頸,每當寫不下去,她就去翻一套漫畫,再逼迫自己回到電腦前。
她笑稱自己是「廢渣」,什麼Excel等等工具方法都不會,只會土法煉鋼。她在家裡各處都放了無痕便條紙,「洗澡到一半想到『這地方可以突破』就衝出來寫。」
她創作不會事先列大綱,也不會先寫人物小傳,但書桌前的一面牆上,貼滿了便條紙,幫助她梳理故事發展的時間線,整理人物關係,也思考想到的哏是否可以在哪裡用上。「十萬個字可能讓人無從下手,但在Word之外推演,也許明天就有辦法再面對它。」
參加比賽,讓死線幫你強制產出
沙龍現場小巧溫馨,十來人認真筆記與提問,多是有心寫作的年輕朋友。
至今不給媽媽看作品、在三次元堅決否認小說家身分的四絃,驚訝於近來創作者變得大方,從國小到退休人士都在寫,不但貼連結跟她分享作品,甚至樂於把自己的生活寫進故事裡。
小說告別霸道總裁,走進現實,市面上愈來愈多職人書寫與私小說,或許也跟連載平台崛起、社群媒體盛行有關。現場與會者便問及,會建議經營社群來導流、提升知名度嗎?
四絃回應自己不太擅長,而無論如何,還是要去寫才行。她以自身經驗建議,新人可以參加創作比賽,就算沒有讀者看到,也可能被編輯看中而有出版機會,「重點是比賽有死線,就會逼你產出。先有作品,再來想要怎麼辦。」另外,也可以選擇出版電子書,先從幾十本開始試水溫,比較不會有自印書籍的成本壓力。
林芳瑀補充,「故事不是出版就到終點,它還可能轉換為影視、舞台劇。」鏡文學以IP經營思維看待創作,舉辦的小說大獎便以影視化為目標,創作者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競賽或文學獎參加;文化部的青年創作補助,也是值得多加善用的好資源。
而如果你跟四絃一樣,就是不想被親友認出來,應付「版稅多少錢?這是不是在寫我?」的種種問題,「先否認再說!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帶著有創意的疑問,故事開始了
小時候,因為「連俄羅斯方塊也不會玩,」四絃無聊就去看各種故事。她的啟蒙之作是《小美人魚》,「拿掉奇幻的設定,就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小女生,遇到命中註定的對象——但他不愛她,超寫實!」殘酷結局跟《白雪公主》落差極大,起承轉合的情節深深刻在心裡。
從字還認不得、腦補漫畫情節,到偷看姊姊的言情小說,她想:不如自己也來寫寫看好了?從此,一個個新世界為她開啟——她發現,玩遊戲有所限制,但「寫故事是無限大的活動,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很自由又好玩!」
如今,故事是她人生的多重宇宙,爛事、趣事、麻煩事有了新的版本,當她問:「人一定是這樣嗎?」故事就開始。
撰文 KT ◆ 攝影 鏡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