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不該是決定自我價值的標竿」—陳玉梅《賢妻良母失敗記》新書分享會-鏡文學

「婚姻,不該是決定自我價值的標竿」—陳玉梅《賢妻良母失敗記》新書分享會
文|鏡文學 2020-03-09


「婚姻」真的是定義女人的標準嗎?一場探討「女人價值」的對談,在這個坐滿20多人的小小空間展開。陳玉梅6日晚間帶著新作《賢妻良母失敗記》舉行分享會,雖然正逢疫情侵襲,讀者們依然戴好口罩、做足防疫措施踴躍出席。分享會中邀請律師許秀雯一同來和讀者對談,深討書中七位「賢妻良母」的覺醒,如何體現在現今社會對於女性價值的規範中。


「這些女人沒有自己的身分,只有是誰的媽媽、誰的太太。」談到《賢妻良母失敗記》的誕生,陳玉梅說,希望能因這本書,把關於女性的問題、這個父權社會對女性的宰制問題浮現出來,在這七個女人的故事裡,看見女性主義如何為這些女性賦權。



▲陳玉梅和讀者分享創作《賢妻良母失敗記》的過程。圖/鏡文學


陳玉梅提到,剛開始下筆時,覺得台灣社會應該已是較自由開放,但仍訪問到一些女性深陷在「媽媽也是傳統婦女」的理念中;就像書中的余莉,留美碩士的她已是時代新女性,進入婚姻後,社會規範給女人「好媳婦」的那把尺仍不斷鞭笞著她,甚至被公公定義為「妳的身體是我們家族的」,她無法適應,卻也不敢和象徵權威的長輩溝通,甚至在離開婚姻後,仍覺得自己愧對了公公。


陳玉梅認為,「溝通」是十分重要的事,但在華人社會裡卻很難體現,因為溝通必須付出非常大的成本,許多女性害怕犧牲和伴侶、孩子的親密度,而選擇委屈求全。



▲許秀雯(左)和陳玉梅(右)對談之中充滿亮點,現場氣氛熱鬧。圖/鏡文學


「結不結婚,不能成為我們決定自我價值的標竿。」對於陳玉梅的分享,許秀雯認為,《賢妻良母失敗記》儼然就是一本「求生之書」,每個人都在思考,如何在這個社會中存活下來,「現在的婚姻,已經不是當初在父權社會下,作為交換女人的契約那樣的面貌了。」


許秀雯分享,即使社會制度仍存在不公平,但若人在其中有某種程度的能動性,可以去溝通、抵抗、奮戰,性別關係或許就能長出不同的樣貌。現今的生育率、結婚率都和二、三十年前大不相同,女性也能自主選擇是否要開始或結束一段婚姻關係,也許人們在某種程度來說,性別已得到更多平等和機會。



▲新書分享會結束後,仍有讀者留下來和陳玉梅討論書中觀點。圖/鏡文學


對於《賢妻良母失敗記》的讀後感,現場讀者發言熱烈,紛紛對「婚姻給女人的定義」提出不同見解,甚至有讀者分享自己母親的故事,期盼能從此書中,找出讓母親解脫的答案。


對此,陳玉梅認為,結婚這件事,讓女人承受太多太多的壓力,曾有女性向她表示,「寧願當個離過婚的女人,也不要當個單身的女人。」著作此書的原因,也是希望女性能在刻板的社會觀感中覺醒,思考「自願單身」的社會生活,敲碎普世價值的困境,活出女性自我的意義。

好書讀起來  

賢妻良母失敗記
賢妻良母失敗記 陳玉梅

【購書連結】:博客來  金石堂  誠品  讀冊  momo購物網【電子書購買連結】:博客來  Readmoo  金石堂  Bookwalker  Hami書城  讀冊🎧鏡好聽連結:作家怎麼了EP14一本描繪台灣女人關於婚姻、家庭、人生以及自我的覺醒之書。「女人提供男人情緒支持,但是不認識自己;她幫助男人完成他的事業跟夢想,卻忘了自己的成長跟目標。」 她們被期待是賢妻良母,為什麼在婚姻路上失敗?相夫教子才是女人的唯一正途嗎?她們自己的未來呢?等孩子大了、先生不需要她了,這些早被掏空的女人怎麼繼續人生?當女人努力踏出舒適圈,生命豁然開朗──七位女人從婚姻出逃的失敗故事,也是七則女性自我覺醒的成長故事。

繼續閱讀